1994年出生的林菁菁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刚踏出校门的她成为东湖风景区城乡工作办事处的一名干部。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个沉静内敛的姑娘,而在基层社区工作中,她是干练大方的“调解员”,展现出东湖风景区年轻党员干部独当一面的实战力。
东湖风景区年轻党员干部林菁菁。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常住人口1.8万余人的东湖景园社区是东湖风景区人口最多、人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还建社区,2022年冬天,林菁菁主动请缨来到东湖景园社区实践锻炼。
从“书生气”到接地气
林菁菁(图右)和社区同事一起交流工作。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2023年11月20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东湖景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见到林菁菁的时候,她正笑眯眯地和社区居民拉着家常。很难想象,如今能和居民侃侃而谈的她半年前还被称为“社恐青年”。
“刚来社区的时候,心里很忐忑,我性格比较腼腆,待人接物属于慢热型,担心不能迅速和大家打成一片。”此前,林菁菁一直从事党建材料撰写等工作,她称自己工作时严肃又“较真儿”,回忆起最初接触群众时的表现,她笑着说:“有些方言我听不懂,居民又觉得我讲话太书卷气,总感觉彼此隔着什么。”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林菁菁迎难而上。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一方面,多观察学习前辈沟通协调技巧;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日常急难险重任务中,主动担任务、挑大梁。
跟随社区同事深入社区与居民攀谈、上门入户介绍便民政策……林菁菁称社区书记陈保娣是她暖心的老师。“巡查的时候,陈书记会亲切地把我介绍给居民,脸熟了好说上话。居民唠嗑诉求,她都耐心倾听,感同身受时拍拍居民的胳膊,总是站在居民角度去思考解决办法,从她身上我学习到了接地气的处事智慧。”
2022年冬天,东湖景园社区充分走访征求民意后,修剪树木除隐患被列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项行动清单。“居民点单、社区接单”,原本是好事一桩,不料施工时却出现了难题。
“你们去剪别处的,我家楼下的要留下来。”“我认得这几棵树,我要吸氧不准动。”居民王爷爷态度激烈。林菁菁效仿“前辈”们的样子,耐心倾听、柔声附和。她回忆道:“我耐心听王爷爷讲完话,他的气已经消了一大半。我们请楼栋长把未修剪的照片发到居民群,街坊邻里都自发出来劝解。看到大家都同意,王爷爷渐渐地觉得有道理,自己也就想通了。”
备忘录里记着居民急难愁盼
林菁菁和社区里的小朋友聊天。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租户外地户口不办居住证能做宫颈癌筛查吗?”
“托管班小朋友身份证号码有误需重核补买意外险。”
……
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回复居民方方面面的提问和要求,面对庞大的居民数量和遇到的问题,林菁菁有一个“法宝”——备忘录,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和工作进度。
“这里面都是居民来找我反映的问题,无论大小,我都会记在备忘录里,解决一项就打个钩。”如果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她也会先跟居民解释清楚,再重点标记,以便将来创造条件解决。
在她的备忘录里,总出现一个小男孩的名字。爱心慰问、亲子阅读节、暑期托管等活动都不会漏掉他。“这个孩子是服刑强戒家庭儿童,由80多岁的曾祖母抚养,缺乏有效监护人,所以我很关注他的成长。”林菁菁介绍,有一次她在社区服务中心读书室外听到爽朗的笑声,进门才发现是那个小男孩。看到他阳光开朗,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她也很开心。林菁菁帮助社区梳理优化暑期托管班招生授课和管理流程,托管班获评全市四星级托管班。
“做踏实的干事者,想要干成事,不落地都是空谈。既要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路,冷静观察,复盘模拟,努力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林菁菁娓娓道来。戴着眼镜的她文质彬彬,笑起来仍带着纯净的少年感。她亮出自己的工作照和生活照,对比给记者看。“工作时候比较‘显’年纪,工作之余,我和其他90后一样爱看书爱上网,爱吃美食爱逛街,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长江日报记者李文婕 通讯员段专 实习生徐卓瑞)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