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魏理:穿越万年人文底蕴,描摹城市公园蓝图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3-11-28 20:55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水利水电开发集团生态文化中心主任魏理作主旨报告。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长江网记者 聂杨

  11月27日,第三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话长江文化保护与发展。

  当天下午的主旨报告上,长江水利水电开发集团生态文化中心主任魏理以《武汉城市公园建设路径》为演讲主题,带观众们穿越古今,对话未来,感受武汉厚重历史底蕴下的城市气质,探索武汉建设城市公园建设路径。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2021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正式启动建设,旨在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由此,长江沿线13个省区市谋篇布局,开启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新征程,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园,解锁一江碧水新面貌。

  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魏理总结了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方向、路径方式,以及具体载体。并从4个方面总结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即建成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长廊、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展示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魏理认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以滨江城市、乡村为建设空间载体,提炼沿江城市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标志性象征符号,将这些城市文化符号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城市品牌IP,建设公共文化开放空间。

  传承长江文化,“大武汉”有义务、有底气

  从旧石器时代“汉阳人”群居于江汉交汇的水边,到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从夏商时期的盘龙城遗址,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知音传奇;从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到武汉近代工业的兴起;从辛亥革命,到新时代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氤氲成了“大武汉”大江大河、大气包容的城市品质与气质,以及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城市集体人格。

  魏理细数武汉城市变迁的历史记忆,并从中提炼出独属于武汉的显性文化符号和隐性文化符号。她说,这些文化符号经过价值选择与时代生产,可以被建构为具有武汉文化特质的文化标识。当代需要活化这些城市历史文化符号,运用到城市更新建设中去。“武汉是华中地区最重要的省会城市之一,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长江文明重镇和长江经济带中心辐射型城市。将武汉建设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中轴典范城市,是武汉在发挥流域价值担当的应有之义。”

  让历史遗产活起来,让文化空间新起来,武汉可以这么做

  提到武汉,人们想到的或是“高山流水、白云黄鹤”的美景,或是“登高望远、戏水江边”的情怀,抑或是“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气魄。面对“如何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这一时代课题,武汉如何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答出自己的风格?魏理通过梳理武汉文化特点,给出了她的答案。

  湖北有着“千湖之省”,武汉有着“百湖之城”的称号,湖泊资源丰富,是古云梦泽之地。基于这一优势,魏理提出建设“流体磁场”——大江大湖滨水文化空间营造,“结合空间场景感营造与装置艺术,对城市多文化要素进行调和与重写,构建水生态环境艺术化艺术场景空间,形成场所精神,建设‘长江水环境艺术中心’”。

  对武汉本地的文化遗产也可活化利用。魏理说,盘龙城遗址公园综合体可以参照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模式,复原遗址建筑群,再现商周城池风采,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沉浸式翻开武汉之根的城市历史画卷。汉阳工业遗址群也可做好工业建筑空间的重新组合更新,注重这些历史记忆的建筑与城市的互动与对话性。

  此外,魏理认为,纵横延伸型文旅融合,也是一个努力方向。“纵向时间轴延伸强调发展夜游经济。在现有夜游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夜游新产品形态,比如打造‘盘龙千古情’大型实景演出剧,丰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等。横向区域轴延伸强调实现省市周边文旅协同联动。武汉都市圈城市文化公园应与丹江口南水北调文化公园、屈原文化公园、三峡文化公园形成省内联动发展。”

  编辑:朱曦东

  值班主任:王冲

  值班总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