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围垦精神化作奋进足音
国家级开发区奋力打造中国网谷
国家网安基地俯瞰。郭川 摄
“栉风沐雨,掀动千古沉泥;化剑为犁,开拓将军大路。”这是东西湖区本土诗人程斯谟记录东西湖围垦的精彩咏唱。
1957年,十万围垦铁军奋战江河,开启了新中国历史的造地奇迹,张公堤外云梦古泽湿地逐渐蜕变为武汉发展大后方。
经过数十年的接力耕耘,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数个名称的变化见证着5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风云印记。在磅礴岁月中凝结出的“勠力同心、开放进取”围垦精神,更成为无数东西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标杆,成为全区奋力打造“中国网谷”的精神动力。
万顷沼泽勠力成区
围垦精神历久弥新
东西湖坐落张公堤外,上世纪初水灾频繁。1957年9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成立东西湖围垦工程指挥部,武汉、孝感、黄冈及河南多地工人、农民和学生加入到史无前例的围垦会战。
隆冬时节,许多人脱下棉衣,在寒风中干得热火朝天;面对高耸的芦苇丛,很多人脱光衣服跳入水塘,全力挥砍……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畏难、不服输的劲头,长53.57公里、标高约30米、顶宽5米的东西湖防洪围堤和相关水利设施顺利建成。
在各地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下,1958年7月,东西湖围垦工程正式竣工,成功拱卫武汉安澜。同年10月,武汉市增设东西湖行政建制。据记载,围垦竣工后的东西湖种养殖规模,仅次于当时的苏联斯大林格勒农场和印度加尔各答农场,一度成为武汉市食品保障大后方。
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东西湖果断决策,将发展重心从农业向农业和食品工业并驾齐驱转变。几年时间,荷包湖食品厂的芝麻焦切糖进驻首都人民大会堂,东西湖啤酒厂多年居全国800多家啤酒厂前10名,辛安渡制药厂一跃超过百年老厂中联和健民制药厂。
东西湖人继续秉持“围垦精神”,借鉴长三角和珠三角经验,开拓创新。1993年,东西湖人就追到深圳与台湾统一集团签约。良好的合作氛围,也吸引大荣集团、远东集团等商业伙伴入驻。
“昆山经验”则直接刺激了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壳而出。1993年,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设立,将台资、外资更多地援引到东西湖经济发展中。
2000年,台商投资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东西湖区三次发文,要求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形成以107国道为中轴的发展格局。随着各级重视,管委会引进国内结算总部和众多实体投资项目,使第二波外资集聚效应在2004年到来,森六、斯坦雷、本田制锁等企业纷至沓来。
明月繁星交相辉映,围垦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
创新引领科技兴区
围垦精神向强而荣
2012年,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西湖行政建制并存,实行区、区合一的体制。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区域第三次创业。
该区在全国范围内瞄准产业革新方向,将目光停留在京东方合肥10.5代线工厂,那里已形成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布局。
在区机电建设管理办公室数年跟踪服务、临空港工业投资集团改写“国际规则”、柏泉街道办事处两个月完成土地腾退后,投资额460亿元的武汉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在东西湖破土动工,夯实了如今新型显示“链主”布局的强大基础。
2016年9月,武汉成为国内首个“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落户地,勇挑国家战略大任。以国家网安基地为起点,网安产业在东西湖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肩负网络强国重托,东西湖以打造“中国网谷”为战略目标,加快新兴产业谋篇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商贸物流、食品大健康四大产业加速发展。
从河湖密布到开荒垦田,从工业先驱再到国家级开发区,东西湖创造出三次城市蝶变的奇迹。随着全国首个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落地,东西湖区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艰苦创业历程既铭刻了东西湖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也擘画出这座未来之城的发展蓝图。
东西湖区以其稳健又踏实的脚步告诉世界:这里,是“中国网谷”。
厚植开放优势 发展枢纽经济
武汉陆港枢纽建设跑出“加速度”
五月,立夏暖风掠过汉江江面,吹向中铁联集武汉(吴家山)中心站停泊的数百辆“湖北造”汽车,它们即将登上中欧班列(武汉)发往欧洲。
这里,是中欧班列(武汉)始发地,是大武汉“钢铁驼队”链接“一带一路”通达九洲的桥头堡。
2021年,武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陆港枢纽”)纳入“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欧班列(武汉)从临空港开发区始发,东西湖区也扛回了第二块国家级招牌。
历经两年谋划发展,陆港枢纽初具规模。
起初获批时,陆港枢纽由“一基地两园区”(即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综保区东西湖园区和汉欧国际物流园)组成。2023年,临空港经开区贯彻落实《武汉市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将陆港枢纽空间拓展至“一核三副”四大片区(即枢纽核心片区、走马岭物流集聚区、汉江沿线拓展区、电子信息制造区),规划面积从3469亩扩大至11349亩。
龙年实干,快马加鞭。
2024年,临空港经开区全力构建“通道+贸易+产业”枢纽经济集群,并以“港产城人”深度融合为内生动力,推动陆港枢纽起势见效。
在中铁联集武汉(吴家山)中心站西侧,汉欧国际物流园正进行联合验收,计划6月投入运营。
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的汉欧国际物流园,是武汉市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项目。集班列服务、公铁集运、智能仓配、冷链加工、平台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多业态于一体,实现与中欧班列(武汉)无缝衔接。
2023年,中欧班列(武汉)发运1005列,同比增长64.8%。开行至今10年来,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已拥有53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6个城市。
基础设施更强,带动营商服务更优,陆港枢纽内外兼修谋创新。
今年4月,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东西湖园区(以下简称“东西湖综保区”)联手汉口海关,探索湖北省首票运用分类监管“区内直转”模式,通关时效提升5倍,为企业节约运输费用400万元,企业从东西湖出口汽车计划从5000辆增至20000辆。之后,湖北省首票出口货物区港一体化监管模式落地,出园时间从1天缩至4小时,“湖北造”精品更快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
持续落实的贸易便利化,有力提升了国际贸易。今年第一季度,东西湖综保区跨境电商清单申报同比增长54.01%。今年前4个月,园区保税电商出区清单申报同比增长69%。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贸易规模加快壮大,陆港枢纽产业加快集群——TCL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创维Mini LED显示科技产业园等项目顺利投产,恒丰、鑫磊等精深食品加工项目抓紧建设,顺丰、京东等物流项目建成投运。
进入5月,107国道东西湖段快速化提升工程主线桥全线顺利贯通,陆港枢纽跨境电商仓库主体结构完工、产业孵化器进入完工收尾阶段。青锋港码头项目1期公用码头(水域部分)建设加速,预计2025年建成完工。
陆港枢纽新区里,西城生活广场主要板块陆续封顶,文教体育设施规划配套,宜居新城轮廓初现。
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陆港枢纽正以澎湃动能,撬动临空港经开区向新向强跨越。
与“食”俱进 以“品”为媒
打造舌尖上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筑路架桥,周行八方。每天,以走马岭食品加工区为圆心向外辐射,临空港经开区生产的珍馐美味,通过公路、铁路、水路向国内外输送。以食品为纽带,临空港与世界紧密相连。
30年前,统一集团入驻东西湖区,开启了东西湖食品产业腾飞之路。发轫至今,在产业聚集辐射效应的带动下,包括华润雪花、统一食品等200余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相继在此扎根,临空港建成了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全国知名品牌聚集程度最高的食品大健康产业集群,食品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据武汉市食品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临空港经开区紧扣“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主线,推动传统食品产业向食品大健康现代产业提档升级,充分发挥食品产业“稳定器”作用,为区域“1+4”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健康发展提供持续有力支撑。
从“米袋子”“菜篮子”到“超级市场”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走进工厂林立的走马岭街道,弥漫在空气中的诱人香气,传递出食品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兴盛。
去年,占地面积逾千亩,计划总投资近50亿元的海天调味品华中区域总部生产基地蚝油(一期)项目顺利建成。预计2026年建成的大华中区国际预制菜智慧产业园项目,已进入材料报批阶段,将成为孵化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龙头项目。
近年来,临空港经开区大力开展精准高效的招商引资,引进了桃李面包、紫燕食品、华润怡宝等知名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不断培育壮大本地“明星”企业,周黑鸭于2016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实现东西湖本地食品企业上市“零”的突破。良品铺子紧随其后,2020年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榜“湖北民营企业100强”。
明星企业逐渐壮大成为“链主”企业,带动原材料、包装印刷、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临空港经开区也从大武汉不可或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奶瓶子”,一跃成为老百姓的“超级市场”。
含“新”量赋能食品产业“量质双升”
4月26日,食品大健康产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专场活动在武汉轻工大学举行。高校与企业携手,共同推动科技成果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作为食品强区,临空港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成立研发机构、打造创新平台。
预计6月,临空港食品大健康科创中心正式投用。“科创中心将依托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布局研发、中试、成果转化等平台,重点攻关功能性食品和食品配料关键核心技术。”该中心项目负责人周军表示,“将引进和培育一批食品类高科技企业,加快布局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提升服务链,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品质食品科创园区。”
截至去年,临空港经开区专利授权575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78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367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4.77件,高于全国水平。同时拥有周黑鸭、旭东等中国驰名商标17件,东西湖葡萄和柏泉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2件、湖北省优势商标8件。
未来,临空港经开区将坚持找变量、扩增量、活存量,在赋能增效、推陈出新中不断推动食品产业“量质双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竞争新优势
国家网安基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近日,网安基地智算中心一期工程125P算力正式投入运行,为人工智能各种应用提供支撑,助力武汉市公共算力资源再扩容。这是网安基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的生动体现。
2016年9月,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以下简称“临空港经开区”)勇担网络强国战略使命,挑梁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以下简称“网安基地”)。7年多来,临空港经开区坚持把建好用好国家网安基地,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搭平台、聚人才、落产业、提能力,努力打造网络安全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产城人融合的高质量湿地城市样板。
培育网络安全尖端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网安基地通过“内培+外引”,着力打造网络安全的人才高地。
2020年,网安基地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专业化的网络安全学科教育体系,两所一流网安学院已形成本硕博及博士后完整办学体系。已有50余名教授博导带领2500余名学生入驻网络安全学院。2023年,共输送毕业生796人。截至目前共开展科研项目400余项。
网安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成功创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培训基地和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200余期网络安全相关培训,累计培训超2.5万人次。
打造网络安全创新主阵地
围绕“大力引入国家级平台,进一步夯实科技发展基础”的目标,网安基地在科研、检测、培训等领域积极布局八大重量级网络安全创新平台。
目前,重点科创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黄鹤实验室正在筹备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武汉金银湖实验室已录用或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6篇,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网安职业培养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培训基地已挂牌运营,其“六项能力”(一期)建设方案和技术途径获专家认同。网络和数据安全全国产才融合中心目前已完成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库、百强企业库、细分领域企业库等的建立工作。网络安全职业培训中心完成企业培训评价的备案工作,持续参与8项人社部牵头组织的国家新职业标准编制工作。
网安产品测试认证平台能力加快提升。网络安全众测平台今年已开展众测项目66次,被测试单位的满意度100%。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基地编制完成湖北省信创图谱,拟联合相关企业单位筹备制定并发布“信创安全产品团体标准”。认证检测综合服务平台(湖北省信息安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推进网安产业集聚集群
去年5月,浪潮武汉研发中心在网安创新中心投产,实现网安头部企业满员入驻。今年3月,武汉中科晶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无线短距通信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落户网安基地,将依托网安基地及国际星闪联盟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星闪新无线短距通信技术产业集群。
随着一个个新项目陆续落户,网安基地产业生态逐步建立起来。目前,网安基地已引入华为、浪潮、新华三、航天科工、中科曙光、360、奇安信、天融信、数字认证等各领域网络安全龙头企业,汇聚上下游企业220余家,基本形成了覆盖硬件安全、通信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的网络安全产业链。
下一步将围绕数据、软件、硬件三大领域,研发推广安全网关、下一代防火墙等自主可信核心技术产品,提升态势感知、入侵检测、流量分析、漏洞挖掘、隐私保护等能力,打造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核心竞争力。
建设产城人融合的湿地城市样板
当前,东西湖区正以网安基地现有资源为核心,谋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网安科技小镇。小镇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网络安全及信创产业为引领,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算力与大数据新赛道,构建“1+2”特色产业体系,加强与全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商贸物流、食品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融通创新,探索发展低空经济、车联网安全、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
与网安基地隔径河相望的临空港新城,为这一愿景提供了完善的生活、教育、医疗、休闲、交通、人才社区等配套设施。码头谭、泥达湖和杜公湖三个湖泊通过东流港、径河等多条河道串联,形成多级生态湿地廊道体系。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和深厚产业基础,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网安科技小镇将在这里强势崛起。
新型显示产业全链条布局
链式经济催生武汉第三条“千亿大道”
一粒沙能变电视,这不是想象,而是东西湖人“摸着石头过河”创造的奇迹。
电视是新型显示产业的终端产品。目前,东西湖区已初步形成新型显示产业上、中、下游全链条布局态势,加快了融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的步伐。
从没有新型显示企业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位于临空港大道上的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京东方”)“独领风骚”。
京东方崛起见证“临空港速度”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武汉京东方超级厂房内一派繁忙景象。这里有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
“今年一季度,武汉京东方产量实现再突破,产值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6%。”公司总经理苏顺康介绍,京东方科技集团是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五大显示屏应用领域,已连续5年实现出货量全球第一。武汉京东方是京东方科技集团在全球布局的重要生产基地、研发总部和营销节点。
借着2016年国家网安基地落户、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产业聚集之势,东西湖抓住机遇,2017年成功引入总投资460亿元的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屏生产线,成为当年武汉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8个月内建成当时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电子洁净厂房,2019年9月实现产品点亮,2021年3月开始满产运行。自此,区域发展史上有了“临空港速度”五个字。
近年来,武汉京东方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武汉标杆智能工厂”。去年,武汉京东方成为湖北首家获得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CMMM)四级认证的企业,该认证是目前国内智能制造领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业指南针。
推进新型显示产业链式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临空港经 开区看准时机,发挥武汉京东方“链主”企业优势,以临空港大道为主轴,在沿线布局新型显示产业,推进新型显示产业链式发展。
走进武汉京东方企业展厅,一片3370毫米×2940毫米的超大玻璃基板映入眼帘,这便是电视屏幕“雏形”。这块厚度仅0.4毫米的玻璃基板由康宁公司生产,经过京东方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加工,透明的“薄片”神奇地变成具有超广视角、超高清、高刷新率等特点的液晶面板。
2018年,临空港经开区同步引入为京东方项目配套的世界500强企业——康宁公司和法液空集团;2019年引进壹物新材料。随后,创维MiniLED、宝龙达电脑等产业终端项目也相继落地临空港,填补了武汉市在高端电子显示领域的空白;江丰电子、芯丰精密等新型显示产业链上游关键原材料供应商也来此建厂投产,夯实面板核心材料国产化基础。经过7年发展,武汉京东方先后带动近30家企业在湖北本地配套,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近200亿元,助力东西湖新型显示产业“串珠成链”。
至此,东西湖已集聚形成涵盖上游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产业链,实现了“从沙子到电视”的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布局。随着京东方、宝龙达、创维、TCL等企业落地,东西湖以链为媒,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以链式经济催生临空港大道成为武汉第三条“千亿大道”。
今年3月,临空港经开区出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实施方案》,进一步发挥京东方、创维MiniLED等龙头企业优势,壮大新型显示产业链。深厚的产业基础,加之政策的有力引导,如今的临空港经开区,厚植优质土壤,越来越多“链”上企业将在这里拔节生长。
点评
武汉市社科院文化与历史所所长、研究员陶维兵:
75年前,东西湖地区和武汉一起迎来解放新生;66年前,东西湖围垦工程胜利完成,成为武汉的行政区。此后数十年间,东西湖化茧成蝶,从一片人烟稀少、虫害肆虐的荒湖泽国,蝶变为人口集聚、产业兴旺、创新涌动、文明美丽的宜居都市,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西湖样本”。
在东西湖的发展历程中,持续创新是其鲜明的底色。东西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东西湖人民创造和弘扬的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开放包容的围垦精神的引领,更离不开勇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我加压的魄力和恒心。一路走
来,东西湖先后抓住了国家谋划“二五”计划、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网络强国的时代大势,不是把目光盯在眼前,而是看得更远,大胆突破条条框框,坚持稳农业、强工业,深化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化和城市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农业立区、工业兴区到改革强区,开发区从区级、市级到省级、国家级的的跨越,成为全市的经济强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征程,书写更加辉煌的现代化篇章,东西湖道阻且长。唯有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思想破冰,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要素,才能使创新活力充分迸发,使城市功能品质能级不断提升,也才能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不断推进东西湖高质量发展。
(策划:东西湖区委宣传部 采写:戴东辉 沈雪莹 刘志成 周佳玲 黄金)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