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一家三代都为故宫修文物,他带着中国非遗技艺大玩“跨界”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10-25 19:5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曾经主要用于制作篮、筐等生活用品的中国传统技艺东阳竹编,如今在非遗匠人的巧手下,竟“变幻”成各种形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25日下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北京故宫修复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竹编(东阳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何红兵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讲述他的“跨界”故事。(点击看直播回放)

  何红兵做客“云游长江 非遗共赏”直播间。高亚楠 摄

  三代同是故宫文物修缮人,“做竹编心要纯粹”

  出生在竹编世家,何红兵从小便对竹编产生了浓厚兴趣,其父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东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何福礼。既继承了父亲的竹编技艺,又师从大师姚正华学习木雕,何红兵成为业内少有的“竹木双修”人才。

  2004年,何红兵第一次与父亲来到故宫修缮文物,至今共进行了9次故宫文物修缮。去年的第9次修缮之行对他来说尤为特别,“过去,父亲、母亲、我多是轮流带队去修复的,但这次是我们三代人共同为故宫修文物。”何红兵说,“那时的父亲已虚岁80,但仍坚持前往,和我们租住在北京,每天坐地铁往返,常在故宫里一走就是万步。”何红兵的儿子是90后,罗马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返乡传承东阳竹编技艺。“竹编不算赚钱的行当,做竹编心要纯粹。最欣慰的事,莫过于东阳竹编技艺正一代代传承下去。”

  何红兵在直播间展示竹编与木雕结合的现代艺术作品。高亚楠 摄

  跨界合作外籍设计师,东阳竹编在他手上玩“嗨”了

  “跨界”创新是何红兵不断在尝试的事情,东阳竹编在他的手中,变得时尚而多变。他曾和荷兰设计师创作现代感十足的大竹灯,在进博会上颇受关注,后走进丹麦国家博物馆成为“网红”;曾参与到上海设计周中,把一根毛竹剖成万千竹丝制作成竹裙,惊艳全场;曾将东阳竹编融入音乐剧《白蛇惊变》中,竹编织成的廊柱灯火、断桥布景等,为全剧舞美增添异彩;曾与国际品牌及独立设计师“梦幻联动”,将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果实及叶子点缀在服饰中,碰撞出浓郁东方韵味,亮相《服饰与美容VOGUE》杂志……上个月,何红兵和运动鞋品牌跨界合作的竹编球鞋又在上海举办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展出。

  “跨界项目是很好的创新表现内容,创新是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首先要对竹编的历史传统有很深的了解,再去进行一定的创新。这个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何红兵说,非遗技艺要大胆走出去,让大众能接受,才能更有生命力,长久传承下去。

  (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