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经济24小时:向新而行,拔节向上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4-11-03 08:5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项目现场,新城建设快马加鞭;实验室里,科技创新带来活力迸发;测试场内,演绎着速度与激情……

  列车迎着朝阳鸣笛出海,机械伴着夜色隆隆奏鸣,合成一部城市交响曲。昼夜流转间,武汉这片高质量发展的热土上,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一个个生动故事正在上演。

  迎着朝阳,出海破浪

  新产品从这里出发走向全球

  岚图汽车工厂凌晨工作场景。

  清晨6时许,天刚蒙蒙亮,一列满载着东风岚图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鸣笛出发,即将开往挪威。

  “每月都会有大约3个批次的车辆通过中欧班列销往海外。”东风进出口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为欧洲市场量身打造了一款全球车——岚图知音Courage,加速出海欧洲。

  目前,中欧班列(武汉)东风汽车专列已实现常态化发运。十年间,中欧班列(武汉)从无到有,越来越多产自武汉的汽车通过“钢铁驼队”,走出国门一路向西,驶入欧亚大陆的寻常百姓家。

  中欧班列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鸣笛出发。

  越过万里长江,同样的朝阳下,武汉以东,一群创新者正循“光”逐梦。

  上午9时,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器件技术部经理王栋穿上防尘服,经过两次喷淋除尘,进入芯片封装测试验证平台。

  “瞧,这就是110吉赫兹电光调制器,主要应用于宽带光电子信息系统,去年成功实现了国产化!”王栋拿起手中仅有火柴盒大小、呈凸字形的器件展示着并说道,它的问世,有效解决了国产宽带光电测试仪表以及光通信系统中高端电光调制器这一关键问题,受到国内多家产业用户和研究院所的青睐,纷纷下单订购。

  “追光”6年多,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相继实现多个关键芯片的国内首产或首次出样,特别是对于我国信息产业急需的“100G—400G系列光芯片”完成了“多点突破”。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的芯片封装测试验证平台。

  5公里外,华工科技中试基地迎来从沙特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是今天第二批参观者。”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业务产品研发部经理王法斌告诉记者,就在前一天,他们接待了5拨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11时,在1800平方米的厂房中,只见安装了“智慧眼”的机械手臂不到一秒便能识别出零件的位置,灵巧抓取零件,进行自动分拣、码垛。通过数字大屏上的“中试基地数字孪生系统”,智能工厂中的“一举一动”一目了然。

  今年4月,中试基地一期正式投用,已有200多家企业、研究单位前来参观洽谈,其中60%能达成合作。“10月中旬,一家新能源船舶企业与我们达成了合作意向。”王法斌说。

  “AI赋能工厂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场景加持。中试基地就是为智能工厂的关键技术及核心产品中试验证而建设的。”王法斌介绍,“目前,中试基地在国产化率、自动化率等关键指标上均达100%,已突破了8大类超50多种核心算法的研发,仍在不断迭代升级。”

  华工科技中试基地,机器手臂灵巧地抓取钢板进行激光切割加工、 传递上下料产线演示。

  秋阳正暖,拔节生长

  与时间赛跑的武汉拼出加速度

  14时,秋阳正暖。在武汉新城光谷科学岛东南部,武汉新城首个大科学装置——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地镜设施)项目建设现场,近百名建设者奋战正酣,为科研装置进场安装做最后冲刺准备。

  从空中俯瞰,三处圆形穹顶建筑合围,“三块卵石”形象初现,争取建筑工程年底全面建成。

  武汉新城首个大科学装置——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地镜设施)项目建设现场。

  地镜设施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持建设,将打造未来的“中国地镜”。投用后,能全面揭示工程扰动条件下深部岩土体结构、状态与行为演变规律,为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工程建设加速向深部拓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金九银十”,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活跃。光芯产业园项目桩基工程已全部完成;科创中心一期即将具备交付条件……武汉之东,一座未来之城正拔节生长。

  15时,阳光斜洒在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上,汽车缓缓驶入一座白色建筑体内。前一秒还是“艳阳高照”,继续往前,浓浓的“雾气”产生,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头顶上方还伴随着“闪电”……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负责人苏芮琦介绍,这种极端气象场景堪比“实景”。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鸟瞰。

  随后,车辆来到极限测试区。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和轮胎摩擦地面的阵阵青烟,车辆在4000多米的赛道上飞驰而过,穿梭于17个半径不一的弯道上,划出一道道优雅的弧线。

  铭泰集团副总裁陈杰透露,这条赛道目前正在进行国际二级赛道认证,预计明年6月拿到认证结果。明年8月起还将迎来六大汽车赛事。届时,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速度与激情”。

  18时,太阳已经落下,余晖醇厚柔润,点染着南太子湖上的粼粼波光,湖畔的武汉芯擎科技办公楼内依旧繁忙。

  芯擎科技的工程师正在与芯擎上海实验室的工程师联动,沉浸在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的测试中。这款行业领先的全场景高阶自动驾驶芯片已于近日成功点亮,计划2025年大规模量产。

  芯擎科技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测试。

  据了解,“星辰一号”在CPU性能、AI算力、ISP处理能力,以及NPU本地存储容量等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了国际先进主流产品。

  实验室的白板上,按照测试项目划分的树状图密密麻麻。一旁的休息区,几名工程师正围坐讨论。“大家都很兴奋,赶都赶不走。”一位FAE工程师说道。

  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说:“我们坚信,‘星辰一号’的成功点亮,将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带来新的气象和技术升级。”

  繁星之下,活力不眠

  夜色中的城市“声声”不息

  夜色渐浓,万家灯火点亮城市。

  21时,位于江夏区的博世华域武汉工厂内,只闻机器轰鸣,却罕见工人踪影。在这里,平均每39秒就有一台汽车转向机下线。

  夜晚的博世华域武汉工厂,只闻机器轰鸣,却罕见工人踪影。

  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总经理穆大川介绍,博世华域的市占率超过30%,客户涵盖了包括小鹏、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在内的绝大多数汽车品牌。

  目前,在智能化的博世华域武汉工厂,为不同车企配套的多款转向系统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开发之中。穆大川说:“10年前,我们为一个新车型研发一套转向系统的时间可能需要四五年,现在最快可缩短为10到12个月,和车企的研发保持同步。”

  时针悄然滑向24时,位于武汉都市圈的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内,转运中心正忙。武汉思慕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伟穿梭于各个装载车辆之间,电话响个不停,他不断确认着货物的最新状态、协调装载等情况。

  武汉海关关员对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国际货运航班进行现场监管。

  此刻,一批来自思慕斯公司的总价值约1200万元的电子产品、手工艺品等跨境电商货物,在天河机场完成所有手续后,被迅速转移至花湖机场,将于两小时后启程飞往欧洲。

  武汉海关口岸监管处行邮监管科科长栾昌表示:“货物从查验区直接通过一站式小岛快检中心,无需二次装卸,整个过程流畅而高效,转运效率提升30%!”

  这一幕,是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以及光谷航空货站“两场一站”全面互通新业务模式的缩影。三个物流枢纽的紧密联动,不仅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还将货邮效率提升至新的高度,为武汉跨境电商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城市另一侧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人也未入眠。

  凌晨3时,岚图工厂却依然是车声“隆隆”、灯火通明。“嗞嗞”的焊接声中,这些“钢铁侠”挥动手臂、旋转腾挪,几名工作人员正穿着阻燃长袖工装来回走动,关注着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转。

  岚图汽车工厂。

  “我们开启双班制以来,交付量显著提升。”岚图汽车工厂高级总监魏龙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今年9月岚图汽车的交付量为10001辆,同比增长100%,这也是岚图汽车自去年12月之后再次月销量突破万辆,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魏龙欣喜地说:“每2.4分钟就有一台岚图汽车下线。现在产销两旺、势头正好,大家积极性非常高,我们正进一步加快生产排期,缩短交付周期,全力冲击2024年销售10万辆的目标。”

  天色渐亮,曙光穿透清晨的薄雾。满载着崭新岚图知音的大货车列队待发。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大江大湖在朝霞中苏醒,一个崭新的武汉24小时又开始了……

  (长江日报记者陈智 徐丹 汪甦 冯雪 通讯员孙亚云 胡昕 李慧)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