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记忆力好,但听力很差,戴上助听器,也要别人对着他耳朵大声说话,他才能连蒙带猜弄清别人在说什么……91岁高龄的他已习惯通过用写字方式来与别人交流。退休之后,他爱上了传统文化艺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写写诗词,或练练书法。
1950年12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验”)高三学生杨流春报名参军,于1951年1月入伍。他是当年为数不多的、以家中独子身份报名参军的人之一。
从12月18日到21日的几天时间里,长江日报记者通过微信打字方式,断断续续地采访了在北京家中安度晚年的杨流春老人,了解了他当年报名参军的原因。老人说:“小时候,目睹日本鬼子把我外公打成重伤的全过程后,我就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成为精忠报国的军人;读高中时,受身边具有进步思想的同学影响,我爱上了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我就一门心思要去当兵,想上战场杀敌,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
10岁时就立志当兵
想杀死日本鬼子
12月21日,杨流春老人接受长江日报记者微信采访时的照片。
1938年,杨流春5岁时,日军占领武汉。杨流春老人回忆说,他是在侵华日军的残暴统治下上小学的,过了近5年的亡国奴生活。“日本鬼子对我们学校控制很严,有一次,学校把一面中国的旗帜升了起来,他们发现后就闯进学校把旗子扯下来撕毁,还把校长撤职;他们还对我国实行文化侵略,强迫我们学习日语……”
1943年,杨流春10岁时,父母决定带着他与几个姐妹逃离武汉,前往湖北恩施山区避难,他外公送他们一家人通过日本兵把守的关卡时,因为没有快速地把日军发放的通行证拿出来,日本兵就哇哇叫着用枪托连连砸打外公,外公被打得口吐鲜血倒在地上……杨流春的姐姐为保护他,就捂住他的嘴,不让他发声。那一刻,他真想上去杀死那个日本兵,并暗中发誓:“长大后,我一定要当兵,成为能保护外公的军人。”抵达恩施后,杨流春的父亲也告诉他,不把日本侵略者打跑,中国老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
1945年下半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杨流春随父母返回武汉,进入省实验初中部就读。1948年下半年,他升入省实验高中部就读。
武汉解放前
他就是学联组织交通员
退休后的杨流春。
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武汉,很快就陷入民不聊生的境地。武汉地区的失业工人、青年学生多次走上街头,喊出了“反饥饿,要吃饭”“反内战,要和平”“反迫害,要民主”口号,用血肉之躯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杨流春到现在都记得,1948年时,因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连公务员、教职员工都长时间领不到工资;领到手的钱也因物价成万倍地飞涨,会立马变成废纸;物资匮乏,老百姓排队购买粮油时,常常排了半天队,却买不到一粒米一滴油。此时,杨流春的外公和3位姨妈居住在乡下,主要靠挖野菜吃度日。另外,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横行,经常干出拦截、搜查、绑架工人的事件,弄得老百姓不能安心过日子。
这个时候,杨流春的同班同学毕传永和陈幼珠,就偷偷地向杨流春等人传递来自老解放区的消息,说老解放区的物价稳定,老百姓分到了田地,干劲十足,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社会治安也很好;还说解放军正在向全国进军……杨流春这时才知道,毕传永和陈幼珠都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领导下的学联组织成员。受这两人影响,杨流春加入学联,成了学联的交通员。他还与几位要好可靠的同学一起办了一份油印文摘刊物《黑暗》,专门刊发揭露旧社会黑暗面的文章,激励同学们携手反抗旧社会,勇敢地迎接新社会的到来。这份刊物是杨流春与同学悄悄刻印好蜡纸版后,溜进学校文印室,用油印机印出来的。
1949年5月份,武汉解放的前几天,毕传永通知杨流春,说解放军马上要打到武汉来了,为迎接解放军入城和防止国民党特务进入学校搞破坏,学校要成立护校队。杨流春立即加入护校队:“我们还相互约定秘密联络口号和口令。”他们用英文单词“freedom(自由)”作为5月15日晚上的口令。当晚,他与几位同学警惕地守在学校大门口:“能答对口令的人,就是自己人,我们才放他进学校。”让杨流春感到如释重负的是,他与同学守了一夜,并未看到有国民党特务来学校搞破坏,“估计国民党特务都吓破了胆,躲起来不敢露面。”第二天,解放军进城,武汉获得解放。
他是家中独子
仍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杨流春在部队服役时的照片。
杨流春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他要从军报国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觉得美国侵略者与侵华日军一样可恶可恨,就决定报名参军,为保卫新中国贡献力量。1950年12月的一天,他在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自己兴冲冲地跑进学校办公室对老师们说,他要报名参军,他做梦都想上战场杀敌。其中一位对他家情况比较熟悉的老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你是家中独子,别参军。”而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立即怼了回去:“谁规定家中独子不能参军?我要参军!”几位老师相顾一笑,一致同意他报名参军。
杨流春的叔叔当时在该校当教导主任,知道他报名参军的消息后,也没有多说什么。他被批准入伍的消息被父母知晓后,父亲要他在部队好好干;母亲因担心他的安危,经常暗自流眼泪。1951年1月16日,部队派来接兵的军用卡车载着他与同学从黄鹤楼出发,乘轮渡过长江后,一路北上,把他们送到空军中南预科总队2团驻地孝感。他被编入2团6中队8班接受训练,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51年4月份,杨流春参加空军航校来驻地挑选飞行员的体检,因为身高不够,遗憾落选。随后,他被分配到驻扎在汉口王家墩机场的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会计培训班学习会计业务。其间,部队曾把他父母接到王家墩机场营地参观,母亲在临别时对他说:“你在这里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待遇也好,我现在放心了,你安心干吧。”
此后,杨流春在空军部队一直服役到1955年,然后转业到航空航天部门工作至1994年,以高级工程师身份退休。
人物简历
杨流春,男,生于1933年1月29日,武汉人,系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抗美援朝参军参干的309位学子之一。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