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拂面万象新,奋勇争先拼开局。临空港开发区工委书记彭涛表示,2025年,临空港开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以赴、紧抓快干推动工业经济高位开局,为全年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圆满收官“十四五”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协调服务,筑牢工业运行“基本盘”。完善区领导包保服务企业机制,建立“专班+专员+专项”服务体系,坚持“周分析,周研判”,密切关注工业企业春节后复工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用工、融资、物流等方面问题,助力企业开足马力、满产扩产。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条”,举办政银企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会,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和供应链保畅,力争一季度区内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5%以上。
二是坚持创新赋能,打造产业升级“强引擎”。深化“链长+链主+链创”三链协同机制,加快推进食品大健康、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鼓励引导智能制造、食品大健康等企业“智改数转”,力争全年打造50个数字化转型试点和10个重点行业领域转型标杆示范。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持续拓展新型显示、芯片、PC制造等细分产业链条,全年实现产值突破300亿元。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和三江航天、石化机械等龙头企业,抢滩布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和氢能等风口产业。开展华科大、武大网安学院专场“武创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推动创新成果在工业企业应用转化,一季度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0亿元以上。
三是聚力项目攻坚,夯实投资增长“硬支撑”。围绕“1+4+N”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五新工程”,大力开展全要素招商,招培一批高质量工业项目。加强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四线并进”工作机制,加快工业园区优化提升改造,盘活用好闲置楼宇厂房资源,确保成熟工业项目“一周签约、百天开工”,重点推动海王集团、湖北达能、健民大鹏等重大项目一季度开工,现代精工、宏胜恒枫等项目一季度投产,滚动实施中兴新材、昊诚锂电、远大科学等工业技改项目41个,积极争取“两新”“两重”政策支持,力争一季度全区工业投资增长10%。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经济发展“生力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强化新注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工业企业发展营造一流环境。深入实施“企业家会客厅”“驻企特派员”制度,建立10个以上中小企业服务站,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入挖掘工业园区存量资源,强化精准服务,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总量突破500家。支持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力争一季度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6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
走进蒙牛高科乳制品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酸奶、鲜奶生产车间正在加速运转。企业供图
围绕“1+4”主导产业坚定不移促转型武汉临空港:
企业满意 产线满载 吹响满弦开工集结号
转型升级,蒙牛武汉基地23条智能化产线满负荷运转,链主引领,江丰电子高纯度靶材等新型显示全产业链集群共同舞动,稳健投入,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技改拼出“开门红”……新春开工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遍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各大产业园区、工厂,看到的都是热气腾腾搞建设、热火朝天抓生产的忙碌景象。
该区精心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协同配合,牢固树立“抓产业项目就是抓长远发展”的意识,积极运用统筹理念、产业思维,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提升质量、做大总量,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的“中国网谷”。过去一年,该区新增市场主体增量和总量均居全市第一。
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坚持干字当头,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1+4”主导产业坚定不移促转型,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靠前服务,落实好相关惠企政策,推动企业在汉加快发展壮大,以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全年稳中有进。
蒙牛高科乳制品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提供)
春节期间不停产
蒙牛武汉基地23条智能化产线满负荷运转
走进蒙牛高科乳制品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蒙牛武汉基地),智能化酸奶、鲜奶生产车间正在加速运转。
春节期间,蒙牛武汉基地采用错峰调休、合理排产的方式,生产不间断。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一丝不苟地操作着设备,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同时每一位员工也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保障生产工作高效、有序地推进。
“持续不断的智能化改造及新增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在解决了用工难压力、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安全风险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蒙牛武汉基地总经理王勇介绍,基地总占地面积420亩,于2021年正式投产,拥有23条生产线,其产品包括低温酸奶、鲜奶两大系列,拥有冠益乳、每日鲜烙、优益C、每日鲜语、现代牧场等共计116个SKU。
王勇表示:“我们2024年产量达到20.63万吨,产值达到23.07亿元。”今年春节,生产形势也是一片大好,订单源源不断,为更好地保障市场供应、满足市场需求,春节期间工厂一直在生产运行,用蒙牛人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奶牛不放假,我们工厂就不放假”。
王勇介绍,依靠临空港开发区管委会靠前服务和各项惠企政策的落实,企业加速在汉发展,未来还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围绕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把握发展机遇,推出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乳制品,引领促进消费升级。
武汉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企业提供)
一期订单满产二期拔地而起
武汉江丰助力国内面板和泛半导体行业迭代创新
大年初八,走进武汉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江丰),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机械臂正在精准地将重达数百公斤的超高纯金属靶坯送入数控机床,进行深度精密加工。
临空港开发区正加速布局玻璃基板、彩色滤光、驱动IC、偏光片、电源管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领域,新年新开局,武汉江丰正是这一新兴产业呈现“新亮点”、冲刺“开门红”的缩影。
“本月,武汉基地订单满产!”武汉江丰副总经理周伟君介绍,大尺寸、超高清显示面板的生产,其中有一关键工艺在于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的应用。作为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企业生产的高世代平板显示产业用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及设备关键零部件,客户主要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集团等,供不应求。
周伟君介绍,自2023年7月武汉基地一期投入试运行以来,公司产能持续攀升,项目达产后具备月产超高纯金属平面靶1500枚、超高纯金属管靶500枚以及泛半导体精密零部件3000件的生产能力。这些产品的国产化,有效降低了国内面板和泛半导体行业的综合生产成本。
紧随武汉江丰一期工程的顺利投用,公司迅速启动了二期工程建设。这一计划涵盖了占地8万余平方米的工业厂房的规划与建设,旨在进一步发展和布局国家所鼓励的新材料产业。
记者看到,武汉江丰二期已经封顶,正在加紧室内水电线路的标准化铺设与安装作业,预计今年内建成。
周伟君介绍,超大尺寸、超高清及超高刷新率面板市场,还将持续带动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在纯度、微观结构、异种材料大面积焊接、表面处理及清洗净化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武汉江丰与临空港共同转型发展,冲刺首季度“开门红”。接下来,武汉江丰将还继续专注于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的研发与生产,在平板显示领域,实施平板显示重点技术攻关,加快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强链补链,巩固国内市场份额及技术领先优势,加快推动武汉新型显示产业的升级。
菱电电控生产车间。(企业提供)
平均每30秒下线一台汽车“电子大脑”
“小巨人”工业技改拼出“开门红”
菱电电控宽大的车间内,发动机控制模块全自动装配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平均每30秒下线一台产品。
得益于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和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公司2024年营收保持较快增长,2025年春节后开工迅速恢复生产,产能迅速回升。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位于临空港开发区的菱电电控2005年成立至今,通过多年的持续攻关,率先实现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国产化,主导产品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在国内市场的装机量位居国产系统首位,菱电电控为新能源增程和混动汽车搭载的汽车“电子大脑”累计已超过40万套。
为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菱电电控近几年加大企业在研发和供应链环节的数字化投入,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
目前企业正加大集成国产发动机主控MCU芯片的ECU控制器量产装车推广,推动新能源乘用车混合动力总成多合一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测试和应用,凭借蛇行千里的劲头加速打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开门红”带动“全年红”。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 苏杭)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