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7日讯(记者覃柳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2月6日在武汉因病去世,享年99岁。
得知黄旭华病逝的消息,武昌区中山路小学党委书记沈青无比悲痛。据了解,中山路小学和黄旭华有着很深的缘分,黄旭华的女儿、外孙都是中山路小学的毕业生。2019年,黄旭华曾先后两次和中山路小学少先队员面对面交流。
2017年7月9日,黄旭华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胡冬冬 摄
2022年,学校提出成立“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的想法后,得到黄旭华的认可。2022年7月,“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成立。中心展示着黄旭华的生平事迹、科研成果,还陈列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捐赠的潜艇模型。
多年来,黄旭华一直支持国家科教事业。他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
2020年1月,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陪同他一起去北京领奖的七一九研究所工作人员回忆,领完奖回武汉的路上,黄旭华就开始考虑这笔奖金该如何使用更好。黄旭华说:“核潜艇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全国2000多个科研院所、工厂和高校大协作的结果,荣誉属于大家。饮水思源,这笔钱应该回报社会。”
黄旭华亲笔列明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捐赠的单位和数目,他说:“奖金的使用大致分三个方向,捐赠给科研、教育、科普事业。”
据了解,黄旭华还给自己的母校大学、中学等捐款或设立基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支持科普事业,他向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科协分别捐款。2021年7月29日,“武汉科普发展公益基金”成立,黄旭华捐款100万元。
90多岁高龄时,黄旭华拄着拐杖也要每周到办公室去,整理自己的科研资料。黄旭华曾说:“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我要做年轻科研人员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我希望我的捐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人关注、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