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7日讯(记者陈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从‘中心’到‘高地’,武汉的使命更重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2月7日,华中数控副总裁、高端数控系统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毛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6日晚就和高端数控系统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的同事们开了三个半小时内部协调会,“把新春第一会的精神‘趁热’传递给大家,时不我待,工作必须加快推进”。
华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受访者供图
“今年4月,我们计划在中国国际机床展上,联合合作伙伴集中亮相配套华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的全球首批智能数控机床工程样机。”毛勖透露,这将是华中9型数控系统的一次系统性“大升级”。为此,联合实验室的不少同事春节期间都在加班加点,进行技术攻关。
“大升级”后的华中9型数控系统有何厉害之处?毛勖举例:机床上用来加工的刀具难免出现磨损或破损,从前需要人发现后进行替换,稍不注意、换新不及时,就会产出成批废品。而真正的智能化就是“系统自己知道刀具能用多久、啥时候得换”,甚至告诉你什么材料需要用什么刀具、什么样的加工工艺最高效……通过大量数据训练AI模型,数控系统便能提前预判,让机床“更聪明”。
“从前,我们只是在机床上加入一些智能化应用元素;现在就是围绕着智能底座、数字主线及智能应用成系统性、体系化的应用,让机床实现真正的智能。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开道超车’,在智能化上不断实现突破。”毛勖说。
1月20日,高端数控系统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在华中数控正式启动,也是武汉市首批10家联合实验室之一。成员单位包括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等共计9家单位,围绕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4类技术共8个项目的联合攻关,“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研发”就是项目之一。毛勖介绍:“我们这4类技术8大项目,是从国家和企业的需求中‘提炼’而来的,满足国产化、产品可靠性提升和未来创新超越三个方面需求。”
在毛勖看来,联合实验室的发展定位不仅仅是产品研发,而是打通工业母机领域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为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建立平台。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将进一步梳理创新链和产业链,有力汇聚优质资源,形成工业母机发展的生态圈;同时,还能聚集一批高端人才,为产业发展储备力量。
“在固有观念中,国产高端数控系统不如国外高端数控系统。”毛勖坦言,“不是我们的技术水平差,而是技术成熟度不够。好的技术和产品是必须在不断应用过程中成熟起来的。单靠我们自己在产业链下游去找,难度很大,通过联合实验室拉动资源,能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用户,让技术的验证范围更广、更深。有了平台,我们的技术能尽快推向市场,实现‘技术变现’。”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