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9日讯(记者樊友寒)2月9日17时,是原定现场吊唁黄旭华院士的结束时间,但仍有大批市民匆忙赶至位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悼念黄老。
18时许,天已经黑了,“95后”徐青为黄老送上了一束白菊。得知黄老去世的消息时,徐青正在外地出差。为了能与黄老告别,他提前完成工作,马不停蹄赶回了武汉。
七一九所工作人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两天来,有8000余人到位于七一九所内的吊唁现场悼念黄旭华院士。
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不约而同地从各处赶来,只为送别黄老。他们中,既有八九十岁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也有戴着红领巾的儿童。人多的时候,排队等候的队伍从一楼台阶排至二楼吊唁厅门口。
不少市民自发赶到七一九所吊唁黄旭华院士。长江日报记者樊友寒 摄
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前来送别黄老,她的手里拿着一本名叫《老船长与蓝鲸》的彩色绘本,封面是黄旭华拿着潜艇模型的卡通插画。“这本书里有黄旭华爷爷。”姐姐夏东雨今年9岁,弟弟孙天文6岁,被问到怎么知道黄老时,两姐弟翻开绘本讲给长江日报记者听。母亲夏庆华说,孩子了解黄老的事迹后特别佩服他,知道黄老去世后,她这几天一直在搜索黄老的相关文章,越看越触动,就想带着孩子前来送行,“虽然他们年纪还小,但我想他们会记住这一刻。”
今年21岁杨妍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一大早,她特地从黄冈赶来武汉,只为见一见心中敬仰多年的“偶像”。为了这次“见面”,没有黑色衣服的她特意穿了妈妈的黑色羽绒服,连头上的发箍都是黑色的。“黄老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榜样,他生前我没有机会见到他,身后能见一面也很好。”杨妍说,这趟圆了心愿。
吊唁现场有近百束市民献上的鲜花。长江日报记者樊友寒 摄
“根据家属意愿,来访谢绝携带花圈、花篮等。”网上预约吊唁时,每位预约者都会收到这则提示,但长江日报记者看到,现场有近百束市民献上的鲜花。其中一束鲜花是一名宁夏人献上的,上面写着:“尊敬的黄旭华院士,感谢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
一位前来送花的骑手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接单时,他看到配送地距离7公里,觉得太远了,不想送,后来发现是给黄旭华院士送花的订单,才接了单,“给黄老送花,远也得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2月6日晚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老的遗体送别仪式,2月10日上午将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