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江夏区委书记张斐:从头抓紧、干在实处,奋力谱写“转型年”新篇章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2-11 07:4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江夏区委书记张斐表示,2025年是江夏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年”。江夏区将扛牢经济大区“挑大梁、当先锋”的使命担当,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8%,奋力实现“开门红”“开门旺”,为全市加快“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贡献更多江夏力量。

  锻强产业筋骨,夯实工业“基本盘”。围绕“331X”产业布局,深化全产业链“链长+链主+链创”机制,探索“六个一”的产业培育机制。聚焦优势领域,做强“汽车转向之都”“智慧车灯之都”“绿色能源之都”等拳头性产业;深挖细分领域,发展合成生物、基因药物、智能物联等成长性产业;抢滩未来领域,培育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引擎性产业,加快打造1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2个300亿级产业集群、4个200亿级产业集群。

  突出创新转化,激活增长“新动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转化通道,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用”的导向,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合作、资本参与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创新楼宇+创新园区+创新街区”的环汤逊湖大学创新带和产教融合示范区,统筹政产学研金服用等资源,促进华科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华师未来教育研究院、纺大纤维创新平台等研发机构加快产业化,力争全年引进(孵化)高校院所产业化项目20个以上,启动2个产业学院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器5家以上。

  聚焦市场主体,壮大发展“生力军”。坚持“招大引强”与“培优育小”并重,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梯次培育工程,深挖增资扩产潜力,支持更多企业扩大生产、追加投资、落地项目,力争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态势。

  优化服务保障,营造一流“好生态”。深化全周期调度、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服务、全方位督办的“四全”工作法,保障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全力做好要素保障,系统实施“亩产约束刚性化、园区运营专业化、数据要素市场化、场景开放一体化”改革行动。

  “车”等主导产业加快转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江夏区:以开局出彩带动全年精彩

  盛帆工业园数智工厂里,员工们奋力冲刺新春“开门红”。

  10日,浓浓的年味还没散去,江夏区已迅速从“过年模式”切换到“拼抢状态”。

  敢于同好的比、跟快的赛、与强的竞,去年,江夏全区GDP突破1300亿元。2025年,江夏将以更实举措抓产业链群,加快迭代壮大“331X”现代产业集群,让主导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落地生根,打造创新之城、品质之区。

  “以开局出彩带动全年精彩。”江夏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开年前,该局即全面摸排约束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扎实做好企业全链条、全要素保障,主动帮助企业抢抓当前技术高速迭代更新的机遇迎挑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冲刺“开门红”。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一派繁忙。(企业提供)

  ■ 30余条产线满负荷运转

  加速向“造车新势力”供应有自主“大脑”的转向系统

  正月初八,位于江夏的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世华域武汉工厂”)一派繁忙,UCS7装配线上30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为吉利、广汽传祺、奇瑞等汽车品牌装配转向系统,物料搬运机器人在各条生产线间来回穿梭。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总经理穆大川介绍,该工厂30余条产线以及所有员工已全部复工复产,并满负荷运转,以保证今年的产品交付。

  落户武汉10年,累计投资超32亿元,完成6期投资——持续“加投”的博世华域武汉工厂,已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产品谱系最全、智能化水平领先的汽车转向系统制造工厂。在国内乘用车转向系统领域,包括武汉工厂在内,博世华域市占率达33%,客户涵盖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绝大多数汽车品牌,为新车型研发一套转向系统的时间最快可缩短为10—12个月,和车企的研发保持同步。

  穆大川介绍,3条ECU(电子控制单元)产线已在汉实现量产,将供应链和生产链的主动权抓在手中,今年还将进一步提升ECU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他说:“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自研平台应用项目和产品的开发,立足于本地人才,大手笔投建软件中心,依托博世华域武汉研发中心在支持智能驾驶技术上的积累,本地化快速响应和分析,比如研发团队正在参与设计开发线控转向系统等前瞻技术产品,预计于2026年实现量产投入市场。我们有信心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据介绍,今年,博世华域武汉工厂生产规模预计将达180万—200万台套,产值目标42亿元。

  盛帆工业园数智工厂里,员工们奋力冲刺新春“开门红”。(企业提供)

  ■ 加快从智能制造业向智能服务业延伸

  盛帆集团1月营收同比近翻番

  在位于江夏的盛帆工业园数智工厂里,多条自动连线设备正高速运转,一台台外观精致锃亮的高精度智能电能表、采集终端产品经过几十道生产检测工序后下线。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帆股份”)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奋力冲刺新春“开门红”。

  盛帆股份在江夏布局建设湖北最大的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研发生产基地,资产总额近10亿元。“曾经,我们的主要产品是智能水表、电表,能效管理,现在正逐渐增加新能源业务,包括园区级源网荷储充、智能微电网、能源管理定制服务。”盛帆集团副总裁金珍兵介绍,这家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从智能制造业向智能服务业延伸。

  “今年我们还将持续进行工业技改投资。”金珍兵介绍,该集团聚焦智能电能表、智能水表领域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同时,投资5000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数字中台、5G全连接工厂、数字孪生工厂,梳理落地智能化改造项目10余个,引入了大量先进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从加工、组装、检测到包装等生产环节的自动化,能效利用率提升了23.25%,制造过程成本降低了26%,交货周期缩短了16.67%。

  2025年1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132万元,同比增长90.42%。

  江夏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331X”体系构建以及13条产业链深入推进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支持企业持续推进数智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智能工厂“升级效应”正逐步体现,企业和区域一起转型闯关。

  江夏经济开发区。

  ■ 开年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

  武汉鸿图在汉再投资5.88亿元建二期

  位于江夏区金港新区雪佛兰大道的广东鸿图武汉压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鸿图)自动化产线上,供应给国内知名汽车厂商的离合器压铸件,正在不断下线,即将发往省外客户的整车装配线。

  在江夏区成立超10年的武汉鸿图,主营汽车类铝合金压铸零部件。在汽车高精密轻量化压铸件生产领域,该企业“轻量化高真空汽车铝合金压铸件”等拳头产品的全国市占率位居前列,在全省稳居首位。

  该企业总经理张百在介绍,去年下半年至今,该企业接到主要客户的订单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产品源源不断进入国内外各大知名车企供应链,并销往国内、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区域。企业生产的新能源“三电”压铸件产能和订单双双提升,截至今年前两个月,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

  为应对增长的市场需求,企业在汉再投资5.88亿元,启动“大型一体化轻量化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即二期项目),把主要发力点放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零部件产品上。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年生产压铸铝合金能力将达到3万吨,项目达产后企业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

  江夏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在江夏,越来越多像武汉鸿图这样的产业链上下游等核心企业,正在通过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加码工业技改,积极推进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联化、信息化,形成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 夏虹)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