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焦点图片

武汉援建创造“汉源奇迹”

2010-05-12 08:24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武汉晨报 记者 程亚)昨日,中共致信,感谢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市对汉源援建付出的巨大努力。

 

    信中说,援建人员克服地质灾害严重、生活条件艰苦、施工条件艰难等困难,以“武汉速度”推进整个对口援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彰显了武汉市委、市政府先进的执政理念和高超的执政水平,也展示了武汉人民无私的人间真爱和无限的聪明才智。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援建的6个项目基本完工,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汉源人有了新家新生活

    4月10日上午8时许,喝上一杯清茶,下楼后看看自家门面里的生意,或到街上遛遛弯。新汉源居民王建忠开始了新一天的美好生活。

    2009年搬到汉源新城以前,王建忠是汉源县市荣村农民,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地干活。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王建忠的家里受了灾。武汉援建者立即帮他建起了新家,他将自家一楼门面租给了一家建材公司,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上午10时,大庄小学四楼电脑室,刚刚在楼下上完体育课的李思宇满头大汗地坐到了一台电脑前,开始学习电脑操作。

    李思宇轻点鼠标,屏幕跳出一支彩色画笔。用这支彩笔,李思宇描绘着心中的美景——绿草地、白云彩中青山起伏。小思宇的梦想是当一个设计师,他说这一切要感谢武汉的叔叔阿姨,因为是他们送来的28台电脑,让他们学校421名同学“触摸”到了外面的世界。

    上午11时,坐在汉源武昌福利院的院子里,晒着暖洋洋的太阳,94岁的老人廖淑芬感到十分惬意。

    廖淑芬是汉源县小保乡的五保老人,膝下无儿无女,过去一直由村里照养。去年6月,武汉捐款建设的汉源武昌福利院建成,廖淑芬和县里的210位五保老人和残疾人成了福利院的首批“房客”。她第一次用上了电风扇、电热水器和抽水马桶。

    感谢援建

    把最美路命名为武汉路

    让汉源县县长张桥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是武汉援建者给汉源县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还有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回忆这两年来的县城变化,汉源县县长张桥用了“跑步”这个词:汉源原来是个年财政收入不过三千多万的贫困农业县,九成以上是农民。武汉援建者硬是在短短两年,在一个只有三五栋房子的乱石岗上帮汉源建起了新城,帮汉源县“跑步”进入了城市行列。

    “我们要把最美的路命名为武汉路!”去年10月,为了永记武汉人民对汉源人民的恩情,汉源县政府决定将沿河大道和一条主干道分别命名为“武汉路”、“黄鹤楼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武汉援建者来说,诗人李白的这一名句,他们有着切身体会。

    新汉源县城所在地萝卜岗是一个石头山,山高千余米,但材料运抵山脚下,却难以送至山上工地。

    4月10日上午,武汉援建汉源的工程运输司机邱永龙没有出车。

    因为前天的一场小雨,让进工地的唯一通道——依山修建的简易泥土路变成了烂泥路。路面滑得像个溜冰场,他开着东风大货车试了几次都不行,只好停在路口让装有履带的挖土机过来,将车上的水泥转运到工地。

    承接援建工程运输工作一年多,这样的情况,邱永龙已司空见惯。

    更让邱永龙头痛的是雅安到汉源的山路。150公里的路程,正常车速5个小时就可到达,邱永龙却从没有“正常抵达”过,“这里山高路险,坠石不断,每天都要发生三四起车祸,堵一两个小时算好的,有一次,武汉援建团从雅安返回汉源,前方遇到车祸,从当天中午一直堵到次日凌晨3点。”

    “最恐怖的是遇到雨雪天气,仅容两车并行的山路,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到山下。”邱永龙的左手腕有一道很深的伤疤,这是前年底的一个大雪天,他为工地运送水泥时翻车留下的,幸好悬崖下边七八米处有一块空地接住了跌落下去的车,邱永龙只摔折了左手。

    去年伤好后,邱永龙请了一个司机开车,继续为武汉援建项目运送物资。

    援建项目所用的建筑材料,武汉援建者就是这样一车一车送进汉源。

    打地基,在“铁石”上打孔两个月

    在武汉援建者心中,蜀道难的另有一层意思是,蜀道山石坚硬,难以开凿。

    去年7月18日,武汉市副市长张学忙在看了武汉援建者在坚硬岩石上挖孔建房时的艰苦场景,潸然泪下。

    上午11时,张学忙到武汉援建项目——汉源蜀通公司宿舍楼视察慰问。一进工地,张学忙就被眼前的场景震住了,风镐撞击岩石发出刺耳的声音,扬起的黑灰弥漫了整个工地。

    在一个一米多深的坑里,一个工人正在奋力打孔。半天,风镐只在岩石上留下一道小槽。

    “这么硬,一天能打多深?”张学忙回头问跟在旁边的工长陈光利。

    “大约20厘米吧。”

    “一个孔要打多深?”

    “5到10米,最深的20米左右。”

    “为什么要打这么深的基桩孔?”

    “新汉源城所在萝卜岗是一个以岩石为主的山岗,表面土石经常出现滑坡,必须把房屋的桩基打到地下的岩石中才能生根。”

    “打一个桩孔最少不是要用一两个月的时间?”

    “是这样的。”

    见有人过来,正在施工的工人起身向张学忙挥手示意,除了眼睛和牙齿,他全身是灰像个出土文物,看到这,张学忙副市长落了泪。

    据陈光利说,蜀通工程有五栋楼,整整250个基桩孔,“50个工人,20多个风镐,8台空压机,日夜不停,整整挖了两个月”。而要是在武汉顶多一周。有的工人们从孔井里出来后,放声大哭,他们的头发、眉毛、胡子、身上全是厚厚的岩石灰尘,一天只能打0.25米深。

    据统计,武汉援建的项目中,打出的桩孔若连起来可达到5公里长,从萝卜岗山脚到山顶可以走几个来回了。

    武汉援建工程项目经理陈跃群说,困难不仅仅如此,在偏远山区施工,“刚开始施工时,没有水,没有路,工地经常停电,工程队只好在山上建水池收集雨水使用,自己开山挖路,自己买发电机发电”。

    建新楼,6层楼打7楼高地基

    汉源二中学生食堂、一号公寓楼入围“天府杯”评选;汉源初中部大楼、二号公寓楼被雅安市列为结构优质工程;汉源高中部实验楼获“雅州杯”……

    武汉援建的汉源二中项目受到了学校师生及汉源县政府高度评价。工程项目经理李小兵说,在武汉的援建项目中,这样的优质工程比比皆是,为了保证灾区建设的工程质量,武汉援建队伍不惜工本。

    汉源县城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其土质岩层甚至令地质勘探专业人员也匪夷所思。明明已经勘测好地质,做了设计与规划,但很可能十步之内,地质岩层又不同,不得不到了开工时一再作修改。

    汉源二中食堂位于一个斜坡上,上面是一个煤场,下面是一个采石场,滑坡严重。为了生根,工程队在斜坡上挖出了一个宽5米,深5料,长40米的平地。

    2009年8月,6000平米的食堂二楼400平米地砖已经铺设完毕,质检员发现下面没有铺防水层,工程队立即进行了返工。来回折腾了半个月,亏了五万多。

    学校六栋教学楼选址在一处单向滑板岩层上,工程队向下挖了七八米,才把表面滑板岩层清除掉。这项工程,最深的地基打了约有23米深,有七层楼高,教学楼的本身只有六层高。

    湖北工建集团三建公司为290户汉源居民建新房,由于每家对房屋的要求都不同,施工队做成房屋后,拿着290户业主修改过的房屋施工图,逐一调整,“一户业主提出要求,把一楼房屋的地平往下降60厘米,施工队在降完地平的同时,把房屋的设施也跟着配套降了60厘米”。

    武汉援建项目中,所有楼房的门栋口都是用混凝土全浇筑加固。

    陈跃群说,由于施工强度大,花样百出,工程经常花高价也请不来工人。“打杂120元,木工300元,抹灰120元,一对夫妇在工地上一个月挣了3.5万元,可工人还是闹着要走”。

    汉源的要求,援建者从不拒绝

    4月9日下午4时36分,汉源县城建设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周勇找到湖北工建集团三建公司负责人卢毅求援,住在武汉援建工程对面的左远琼家门前有300多立方的垃圾无人清理,武汉的工程队能不能顺便“带走”。

    “没问题。”卢毅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对汉源的要求,武汉援建者从不拒绝。

    武汉援建工程审计师,来自中竞发(北京)造价咨询公司的陈亚飞说,在武汉援建工程中,因为额外付出,增加造价三四千元,“比如A组团住户要求把窗户加厚十厘米,每个就要增加30元成本,一家5个窗,60户,22栋,要上百万元。”

    武汉援建办常务副主任陈杰峰说,无私帮助灾区人民的背后,是武汉援建者的默默奉献。额外支出了,援建者就自身节约找回来,在工地上建钢筋厂,做一吨钢筋节约4500元,1000吨钢筋就是450万元……

    为了早日让灾区群众住上新房,武汉援建者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市建委熊处长得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流泪坚守在援建一线;项目经理李小兵在汉源工作长达两年,因为水土不服,多次咳血;武汉建工的小杨刚结婚就赶去援建……

    他们的付出结出了硕果。

    5月10日上午,从汉源传来消息,武汉对口援建汉源县项目交付仪式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汉源二中思源广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顺利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工作目标。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