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官兵在检查隧道内的消防设施
在隧道内进行排烟试验
进行灭火测试时,火势被自动喷淋器控制后,隧道工作人员进入现场人工灭火。
昨天凌晨,“万里长江第一隧”首次公开进行消防系统测试,经历一番“烟熏火燎”后,长江隧道成功度过考验。
武汉长江隧道2008年通车以来,目前日通车5.8万辆,是我市重要过江通道。因其地理位置及结构特殊,隧道内一旦发生车祸火灾等事故,处置比普通事故更困难:通风排烟较难;隧道内持续高温会造成结构损坏,甚至造成隧道坍塌。另外,如果毒气不能有效排出,必将阻碍救援和人员疏散,导致更大事故。
为此,昨日凌晨,武汉长江隧道公司以及武汉市消防部门决定在隧道内“放一把火”,试试隧道消防系统究竟“自救”能力有多强,记者也目睹了此次测试的全部过程。
》》》测试一:
轿车燃烧的烟雾,5分钟排干净
“测试中的烟雾和火焰,是根据普通轿车自燃产生的能量制造的。”长江隧道公司副总经理时剑说,此次测试把排烟和灭火分开来做。
凌晨1点30分,隧道内武昌往汉口方向1650米处,检测人员用发烟器制造出的黄绿色浓烟,很快在隧道中弥漫开来,能见度不足2米。
记者感到隧道中心部位变得更加闷热,很快隧道上方的烟感装置有了反应,记者感觉风从脚下吹了上来,由隧道中部往汉口大智路方向吹去。浓烟被自然分层,离地面越近的位置,烟雾越稀薄,这是为了给被困在隧道内的司机提供足够的逃生时间和空间。
隧道顶部的排风装置也全部打开,烟雾被吸进隧道顶端的烟道内,雾团被一点点“吃掉”。5分钟左右,烟雾越来越稀薄,逐渐消失在视野中。
疑惑解答:
往两边吹的有毒烟雾,会不会赶上前方受堵的车辆?
在排烟测试中记者看到,大多数烟雾是通过隧道两头出口处设置的排风装置吸出烟雾,如果烟雾吸得过快,而前方车辆有堵塞,有可能有毒气体会追上前方疏散车辆,导致司乘人员吸入浓烟。
对此,时剑解释,他们专门进行了研究,车辆失火后,隧道方面首先会做出应急预案,后方的车流将拦住,让人员撤离,前方的车流将继续往前开。
与此同时,他们还调整了隧道排风系统的功率,烟雾往外飘散的速度低于每小时10公里,而隧道内车流滞留的最低时速大约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往外排的毒烟,追不上疏散的车流。
》》》测试二:
隧道内轿车自燃,6分钟可扑灭
凌晨2点,隧道武昌往汉口方向1200米处,现场指挥人员发出“点火”指令,四个装有柴油的铁盆燃起熊熊大火(相当于2~3台轿车起火后的火灾规模),黑色的浓烟顷刻弥漫隧道上方。
大火燃起1分钟15秒,喇叭开始播出“前方发生火情,请车辆立即停下”的警示,隧道内逃生通道入口发出声光报警。
3分钟后,起火点两侧的32个消防喷头,同时喷射出强劲的水雾。与此同时,隧道上方排风口开始强力排烟,浓烟被风力“提拉”上去,在下端形成一个逃生层。
在水雾和风力的联合攻击下,原本在隧道内肆虐的滚滚黑烟被迅速消灭,起火点的火焰清晰地暴露出来。
迅速赶来的工作人员拿出消防箱内的水成膜喷雾水枪,轻松将余火扑灭,整个过程不到6分钟。
疑惑解答:
为何消防喷头无法完全扑灭大火,隧道堵车救援人员怎样去现场?
尽管32个消防喷头同时开启,但明火始终没有被完全扑灭。这是不是意味着消防喷头灭火测试失败?
武汉市消防局防火处技术科科长罗洪波说,消防喷头的主要作用并不是要直接扑灭大火,而是压制火势,将着火点清晰的暴露出来。
隧道地下的逃生通道,建设时就为消防预留了专门的摩托车通道,除了可以人员疏散外,消防员可以从这个通道骑摩托车到达火灾现场进行扑救,不受堵车的影响。
责编:宋菁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