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贴图图片首页

武汉江滩“苇客”

2011-12-28 15:43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武汉晨报)

 

陈师傅是收割芦苇的“好手”,也是“苇客”中的一把“快刀”。

 

  十二月中旬,是江滩芦苇荡收获的季节,白茫茫的芦花一眼望不到尽头。每年这个时节,汉口江滩芦苇丛里会陆续出现一些专门从事芦苇收割的“苇客”。他们来自湖北仙桃、嘉鱼簰洲湾、黄石阳新等地农村,他们或夫妻搭档、或父子联手、或兄弟结伴起早贪黑,在芦花摇曳的芦苇荡里,用勤劳和汗水谱写出一首动人的劳动者之歌。

  今年68岁的陈绪郊来自阳新贫困山区,也是这群“苇客”中最年长的收割工,这是他第一次来武汉收割芦苇。每天清晨6点半,他与同伴们就会拎着镰刀和水壶,从临时居住地来到汉口江滩,然后一头钻进密密麻麻的芦苇荡中,在各自负责的收割区域里开始了辛苦的收割工作,一直要忙到天黑前,中午饭就在芦苇地里简单地吃上一口。

  陈师傅虽然是第一次收割芦苇,但凭着多年的农村生活和劳作经验,他是“苇客”中的一把“快刀”。他总是利索地用左手把芦苇揽在身后,手拿镰刀一挥,芦苇便乖乖地被他夹在自己怀里。割满一大把后,便随手放在脚下,割完负责区域内的芦苇后,便用芦苇条捆成捆打好包,等待装车。收割的芦苇一捆重50斤左右,承包收割工程的老板按每捆一块二给他们算工钱。每天他们一人能割近百捆,每天能有百余元的收入。

  陈师傅说,收割完整个汉口江滩的芦苇,他们估计要干上一个月的时间。堆放在江滩码头旁的芦苇,造纸厂会派来大船运回去,用作造纸原料。

  割芦苇是个辛苦活,十二月的江城已非常寒冷,而收割工们则顶着寒风挥动着镰刀。芦苇割掉后,地面上会留下一截非常锋利的芦苇茬,胶鞋很容易被它刺破。

  由于使用的是镰刀,没有专业的收割机器,“苇客”们的工作效率比较低。芦苇很硬,割起来很费劲,还要深弯腰,陈师傅一天收割下来,整个腰身像折断了似的酸痛。但是再苦再累,为了能多挣些钱回老家过年,他还是咬牙坚挺着,起早摸黑地干。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苇客”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而又辛苦。陈师傅说:“这里的芦苇收割完了,我们就准备回家过年了。芦苇割掉了,但只要有根,明年会长得更加茂盛。”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