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贴图图片首页

小和尚的故事

2012-12-31 15:53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长江网(长江日报记者梁超 弘毅)2012年秋,湖北红安天台寺。

  释正秋实,八岁。

  挺萌的,最小号的僧袍吊过膝盖,最小号僧裤拖在地上,最小号的僧鞋也穿的晃晃荡荡,偶尔还要依偎在师傅孝聪怀里“撒撒娇”。人家可是京城来的娃哦,生下就随北漂的母亲一起生活,从贵族幼儿园到小学,他没少换地方,绝对属于聪明的,可就是调皮得没形儿,妈妈教外国人中文和数学挣来的那些辛苦钱大都花在他身上了,没招了,送寺庙试试,指望孩子修炼修炼,静静心。

  运气不错,这里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全僧人艺术团“天台广玄艺术团”。他一来就成了最小的团员。寮房门上贴着莫扎特、舒伯特,每天夹着一把四分之三小提琴吱吱嘎嘎地一边练着,一边时不时地挠着头顶上开始结壳发痒的戒疤,半年下来竟也能跟着师傅们上台做慈善演出了。

  寺庙的生活似乎很适合小“秋实”,别人进来得适应3个月,可他不仅十几天就没事了,还坚决要求提前在头顶烫了15个“戒疤”,算是正式受戒“出家”了。

  寺庙深深,童心未眠,被师傅批评了或者被小伙伴欺负了,他会哭的很伤心,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又能看见他到处蹦蹦跳跳。他口袋里随时装着一本袖珍佛语书籍,早课伊始,也会很认真地念经,可念着念着不是打哈欠就是走了神,还真应了那句歇后语: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但是能够遵守的寺规他很努力地去做到,刚吃斋饭时他怕吃不饱添多了,即使一时吃不下也强迫自己慢慢吃光,因为寺庙规定,吃不完浪费要开除的。从山间的寺庙给山顶上的师傅送菜,他总是背着背篓走在了最前面,还爬到树上摘果子给同伴吃,挺汉子的。问他愿不愿意离开天台寺还俗,他坚决回答不愿意。因为这里有他喜欢的师兄师姐,大姐一起拉琴,练体形、玩耍、上早晚课,甚至快尿床了,还有师傅提醒。

  八岁的释正秋实,不怀念留念京城的繁华,偏偏在这深山寺庙里找回了童年的本真。

  秋实终于有机会给山顶的师傅送菜,他流连于山上的美景不愿离去。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