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小区和单位都将规范建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点 废电池有害!请投入红色垃圾箱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生态环境

2023-03-24 00:0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垃圾分类小达人”在玩垃圾分类游戏。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3月2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王杰芳介绍,2024年武汉将全面建成有害垃圾闭环管理系统。

  有害垃圾,指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后丢弃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有害垃圾闭环管理,就是对有害垃圾从分类收集到运输、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分类规范、转运及时、处置安全。”王杰芳介绍,目前已制定《武汉市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污染防治技术导则》,规定了有害垃圾投放、收运、暂存、处置全过程污染防治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在投放环节,明确了有害垃圾箱应为红色,并标明有害垃圾的种类、名称或图片等,保持标志清晰和完整。有害垃圾投放容器应充分考虑防渗、防漏、防破碎要求,露天设置的投放容器地面应作硬化处理,有条件的应设置挡雨棚。

  在转运环节,明确了应采用专用车辆收运,严禁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收运。收运车辆应为密闭厢式货车,运输途中不得撒漏。应设置专门运输箱,不得将有害垃圾直接放在车中。

  在暂存环节,明确了有害垃圾暂存站选址应考虑服务半径、周围的配套设施,符合环保及消防安全等要求。

  在处置环节,明确了有害垃圾要分类交给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

  推进有害垃圾收集体系和暂存场所建设。目前,江汉区、洪山区、蔡甸区、新洲区、东湖高新区、东湖风景区已建成了有害垃圾暂存站,新洲区所有街道建有有害垃圾收集点。

  推进有害垃圾处置能力建设。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已建成投运,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4万吨/年,可处置26大类270小类危险废物,基本满足全市有害垃圾处置需求。

  下一步,按照《导则》要求,将规范小区、社区、园区和单位有害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积极协调加快区级暂存场所建设,特别是街道收集点建设,实现社区投放、街道收集、区级暂存的有害垃圾收运模式。

  ■ 今年新增2000台

  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吴俊志介绍了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的情况。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形成了“四主四辅”的武汉特色分类回收模式。即保洁物业前端回收、回收站点就近回收、分类企业一体回收、利废企业专项回收的主渠道优势,创新定时定点直接回收、绿色积分奖励回收、智慧平台网上回收、低值物品兜底回收等方式。

  加快推进分类回收,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与分类承包企业对接,尽可能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可回收物资源应收尽收。

  做优做细定向回收,发挥武汉再生资源集团作用,推进公共机构可回收物绿色定向回收。

  吴俊志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打造从回收站点到分拣中心到专业园区的再生资源产业链条,形成工作闭环,促进“两网融合”。落实今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新增2000台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从源头抓好生活垃圾的减量化。

  ■ 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教育

  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永生介绍了深化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宣传的具体措施。

  《方案》明确,深化教育宣传引导,持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每年建成100所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

  刘永生介绍,制定《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环境教育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教材免费发放,循环使用。将树立垃圾分类意识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德育工作重要内容,融入学校教育的各项环节。开展塑料污染治理,教育学生不使用塑料书皮,不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配备分类垃圾桶,与属地收运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做好校内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做到“日产日清”。

  ■ 餐饮企业推广“小份热干面”

  从源头减少餐厨垃圾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招商办副主任潘洪祥介绍了在推进餐饮、酒店等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大力推行“禁塑令”,指导市餐饮业协会联合全市130余家住餐企业8000多家门店发出倡议,主动承担行业“禁塑”社会责任。全市75家重点企业纳入商务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企业名单,覆盖门店8307个。

  强化餐厨垃圾管理。配合市城管委推进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和分类收运全覆盖。推广机关食堂和大型餐饮企业安装使用三相分离装置和就地处理设备300台,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每日1000吨。

  指导武汉餐饮业协会研究制定了《武汉绿色餐厅评选标准(试行)》,组织全市餐饮企业开展绿色餐厅和绿色食堂创建,目前已创建绿色餐厅100家、绿色食堂26家。

  倡导“光盘行动”。鼓励和支持全市餐饮企业推行“N-1”点菜模式,推广半份菜、小份菜、“小份热干面”,从源头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

  下一步,我市将推动一批餐饮、酒店单位“无废示范”创建,拟定住餐业“无废细胞”建设标准,打造一批住餐业“无废细胞”建设示范,提升住餐业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助力武汉建设“无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