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聚焦襄阳都市圈 | 王磊:襄阳都市圈面向2035的方向与挑战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3-03-19 14:23 来源: ​长江智库联盟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
【字体:

  编者按: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 大都市圈,增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2023 年 3 月 13 日,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办公室正式发布了《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3年3月18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组织召开了第5期“长江学人”思想沙龙——《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专家研讨会,为襄阳都市圈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王磊 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 博导

  3月13日发布的《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襄阳都市圈未来十年的发展既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规划”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对于襄阳及周边地区未来十到十五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规划》将襄阳都市圈范围界定为襄阳市全域1.97万平方公里,这与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划定原则是一致的。

  其次,《规划》明确了都市圈发展的空间层次和主要轴线,提出中心城区为都市圈核心区,依托汉十、麻竹、二广高速和汉江等主要交通干线,做实做强市域内除中心城区外的紧密区,进一步辐射带动十堰、随州、神农架,并与南阳、宜荆荆都市圈、周边五大省会(直辖市)都市圈形成联结协作关系。这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交通廊道梯度推移,集聚式扩散的一般规律,将有利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襄阳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规划》明确了发展的重点,即重申了襄宜南一体化发展作为都市圈驱动引擎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襄宜南更高水平一体化,或者同城化发展,对于襄阳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将具有标志性的引领意义。

  另一方面,《规划》也提出了襄阳都市圈所需要克服的重大挑战,即人口规模和城市功能。《规划》提出,202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90万,2035年跨入Ⅰ型大城市行列。2020年,襄阳中心城区人口约160万人。2025年达到190万人的近期目标,意味着城区年均增加6万人,而Ⅰ型大城市城区人口需达到300万人的远期目标则意味着自2025年起年均增加约10万人。纵观2012年以来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襄阳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从2012年2502亿元增加到2022年5827.8亿元。然而,同期内襄阳人口不增反降,常住人口从552.7万人减少到2021年底的527.1万人,年均减少约2.5万人。尽管高新区、东津新区、襄城区、樊城区的总人口在2010—2020年期间增加了约20万人,但年均2万人的增速依然与《规划》的近远期目标都相距较远。

  从横向对比来看,我国目前已有Ⅰ型大城市14座,其中中部地区有太原和南昌两座城市。前者2022年GDP为5571亿元,2020年常住人口530.41万人,其中城区常住人口404.97万人。后者2022年GDP为7203.5亿元,2020年常住人口625.5万人,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34.75万人。与之相比,襄阳经济总量已超过太原,实现《规划》中2025年超过7000亿元的规划目标难度不大,人口总量也与太原大致相当,但城区常住人口数量面临较大差距,而与南昌的差距则更加明显。

  人口,尤其是城区人口不足意味着具有消费意愿和支付能力的本地市场规模有限,从而制约城市功能的提升,导致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当前,我国人口总量已进入平稳期,增加城市对于人口的吸引力还需要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推动产业转型上下更大功夫。

  未来襄阳要在工业强市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和商贸文旅业的提质升级,以此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提高收入水平,使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同时,推动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人口和地区,这不仅是《规划》的初衷和指向,也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内在要求。

  【编辑:熊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