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商是宜昌的宝贵财富,他们心系家乡,积极参与招商引资。
连日来,宜昌利用春节期间楚商返乡的时机,推动楚商回归和乡情招商,增强了楚商的归属感和满足感,激发了他们返乡投资的热情。
情系家乡,双向奔赴
他将华中总部设在宜昌
“未来,这里将成为我们公司的华中地区总部,预计用两年时间建设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华中研发中心。” “90后”邹佩霖站在中南路长江广场的办公楼内,满怀雄心壮志。
邹佩霖,一位地地道道的五峰人,高中毕业后便踏上了在大都市和海外求学的旅程。2022年,他定居北京,并与朋友共同创立了北京云之印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多年的异乡生活,让他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每次回到宜昌,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快速变化和产业的活力。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将自己做的产业和家乡关联起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邹佩霖满怀感慨地说道。
这一构想在去年4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伍家岗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与北京云之印科技有限公司有了接触。当了解到邹佩霖的想法后,伍家岗区招商局迅速行动,对该公司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深入对接和考察。
去年11月,伍家岗区招商团队再次前往北京进行拜访,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详尽的洽谈。“这次座谈之后,双方合作的方向变得更加明确,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政府与企业‘并肩同行’的满满诚意。”邹佩霖说。
春节前夕,伍家岗区政府与企业签订了北京云之印科技总部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京云之印科技有限公司将在宜昌设立华中区域总部,并计划与区属国有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推广智能印章和电子印章的使用,并进行相关销售。
邹佩霖说:“过去中部市场业务主要靠武汉和长沙支撑。但近年来宜昌交通物流和产业配套改善,运营成本降低,政策响应更迅速,提升了华中客户服务效率。”
目前,随着总部在宜昌的设立,以及伍家岗区先行开放场景、牵线搭桥的支持,许多智慧政务项目也实现了订单增长。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将宜昌的成功模式复制到更多的三、四线城市,证明非一线城市同样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沃土。”邹佩霖满怀信心。
楚商回归,筑梦宜昌
陈源与代德明引领投资热潮
2024年9月,宜昌市举办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备受关注的“骋风而来”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项目一期工程,投资高达93亿元,已在点军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旨在打造华中单体规模最大的智算集群,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努力形成一个具有显著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链集群。
该项目由杭州骋风而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董事长陈源来自枝江,是一位资深的网络技术专家。
去年初,宜昌的骋风而来1000P算力中心开始建设。6月,杭州骋风而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决定增加投资。7月,宜昌超大规模智算中心项目签约并启动,投资规模扩大10倍。
“宜昌的营商环境和资源禀赋使得我们的落地过程比预期更加顺利,最令我们感动的是这个城市的活力以及全市上下共同致力于一件事的真诚态度。”杭州骋风而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源说。
代德明,宜昌楚商的杰出代表,投资建设的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超过百亿元,专注于储能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发展。2024年,电池出货总量达到21.8gwh,跻身全国前十。
“楚能将致力于深耕宜昌、服务宜昌、回报宜昌,吸引并带动更多资本、人才‘洄游’至宜昌,共同提升楚商品牌的影响力。”代德明说。
自楚能落户以来,宜昌上下积极秉承金牌“店小二”精神,全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双方携手并进,争分夺秒,33天内完成了一期场地平整,49天内完成了全要素审批,120天内实现了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封顶,350天内全要素保障到位,365天内实现投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宜昌速度”。
据统计,2024年,全市楚商返乡投资签约的亿元以上项目共计136个,占总签约项目的13.3%,协议投资额达到748亿元,占总协议投资额的10%。
优化环境激发楚商“归巢效应”
产业集聚托起经济“楚商力量”
2023年首届宜昌楚商大会上,36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超600亿元,涵盖新能源、大数据、文化旅游等“3+2”主导产业领域。
2024年,民企助推宜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楚商宜昌行 共建典范城”双招双引推介活动在宜昌举行,12个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总投资143.5亿元。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楚商回归和乡情招商工作,并出台了《宜昌市推进楚商回归和乡情招商工作实施方案》,真诚的举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楚商积极回到家乡。春节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与返乡楚商座谈,宣传推介本地产业基础、发展优势、营商环境、招商项目等信息,听取意见建议,强调将进一步完善要素保障、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项目落地送上“及时雨”。
同时,宜昌市县联动,以“乡情”为纽带,分层分类举办新春团拜会、“三峡新机遇、共创新未来”、“攀高逐新、携手同行”等系列对接恳谈活动20余场次,对接洽谈重点项目23个,其中,签约北京云之印总部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27.2亿元。
市人社部门还组织招商、商务、发改、经信、税务、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梳理返乡创业支持政策,集成“楚商回归”政策清单。宜昌支持符合条件的返乡楚商享受宜昌人才引进补助政策,在融资贷款、子女入学、家属安置方面给予保障。
在政府与企业的同频共振下,宜昌正以楚商之力,绘制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记者 白政 通讯员 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