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法治赋能芜湖:群众心坎上的改革“温度”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要闻

2025-05-01 08:33 来源: 芜湖新闻网
【字体:

  □记者 乐培意

  从“立法精度”到“执法温度”,从“服务速度”到“治理深度”,我市以法治为针、民生为线,织就一幅“法润人民”的温暖图景。法治不仅是政务大厅里的“免证办”、企业清单上的温馨提示、调解室里化纠纷于无形的耐心疏导,更是群众心中可感可知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以法治精度、温度、深度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芜湖全省第一;2024年行政执法满意度超95%;“综合查一次”改革被《经济日报》《人民网》等进行专题报道,成为法治建设的生动注脚。

  精准立法执法 回应民生关切

  芜湖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以“小快灵”立法破解民生难题。从全国首部算力领域专项规章《芜湖市建设算力中心城市促进办法》,到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立法探索;从解决“停车难”的《芜湖市市区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到守护安全和健康的《芜湖市爱国卫生条例》《芜湖市电动车安全管理办法》等,让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实现有法可依。

  “立法不是‘高大上’,而是要像‘绣花针’一样串起民生千条线。”芜湖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2016年以来,芜湖市已出台15部地方性法规、13部政府规章,其中《芜湖市快递管理办法》在全省首届政府规章质量评估中获评最高分。

  在执法过程中,兼顾力度和温度,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满满的关怀。作为全省唯一“综合查一次”改革试点城市,芜湖市将1877个单部门检查事项整合为396个联查事项,减少78.9%,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对中小企业,我市出台“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清单,2024年全年累计免罚案件1348件、免罚金额2600余万元。湾沚区一家初创企业因环保设施调试延迟被检查,执法人员现场指导整改而非处罚,企业负责人感动地说:“这种‘带温度的执法’,让我们更有信心扎根芜湖。”

  高效政务服务 提升办事体验

  在芜湖市民服务中心,市民张女士在一个窗口就完成了二手房过户手续。“以前要跑几个部门,现在三四十分钟就办完了。”

  我市大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发布的第一批193项“免提交清单”中,27项证明直接取消、166项实行告知承诺,企业群众办事材料精简率大大提升。

  “在手机登录‘皖事通’,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登记等多个事项集成办理,全程电子化不见面审批,一个工作日即可办理开办企业所需的所有事项。”在弋江区经营一家科技公司的企业负责人李先生表示,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真是改到了心坎里!

  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到“一业一证一码”改革,我市不断刷新政务服务速度。个人“出生一件事”集成落户、医保、疫苗接种等9个事项,法人“企业开办一件事”实现7个环节1个工作日办结;上线企业迁移“智能审批”系统,市内迁移“一站式”办理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省首创的 “办不成事”反映工作室,累计受理 378 件疑难问题,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达 100%。在长江航运服务领域,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航运政务大厅已受理业务2.2万余次,涉船舶交易金额7.19亿元,相关经验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深耕基层治理 筑牢幸福根基

  “多亏社区的‘法律明白人’,帮我们调解了楼上漏水的纠纷,不用打官司就能解决了问题。” 镜湖区红梅社区居民王大爷对小区里的“10分钟法律服务圈”赞不绝口。

  在社区一线,“10分钟法律服务圈”成为矛盾化解新阵地。市级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年均服务3.5万次,“智慧法务”平台提供2200余项线上服务,实现“足不出户解难题”。针对企业,芜湖组建“十大新兴产业法律服务团”,为奇瑞、海螺等企业提供法律意见1200余件次,行业调委会确保“矛盾不出行业”,2024年调解成功率高达99.7%。“三问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经验。长江法治文化长廊、企业普法馆等阵地,让法治宣传从“单向灌输”变为“沉浸式体验”。

  在权益保障上更显“硬核力量”。“21天实现400万元法拍货船交付难题,专业海事纠纷化解机制彰显高效优势。”芜湖某航运企业船东依托一站式航运法律服务平台,顺利解决船舶交付障碍纠纷。我市搭建“惠企政策网上超市”,上线1143项政策,累计兑现资金近50亿元,实现“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更是最暖的民生保障。”芜湖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李萍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让法治成为群众创业安心、生活舒心的坚强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