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记者走进江西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盾构产业化中心,这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机械轰鸣,起重机、切割机有序作业,不时还有工具零件撞击、敲打的响声。江西中铁电气班班组长王同中也格外忙碌,他正对即将打包起运的盾构机“中铁1457号”进行最后的检查。
“中铁1457号”是首台“南昌造”双护盾TBM,将运用于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D1标项目建设,助力解决广西南宁、钦州、北海、玉林等重点城市的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需求。
“这台盾构机开挖直径4.63米,整机长度达到300米,是南昌本土制造的最长盾构机。根据计划,它将于近期发往项目施工现场。”王同中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班组负责这台盾构机所有电气系统的拆卸、包装作业。
说话间,记者注意到了一根电线,它不仅被捆扎好,线头位置还被透明胶紧紧缠绕了好几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潮防湿。为了确保运输过程电缆不受损害,我们还会放置干燥剂,用防锈膜、气泡膜和防雨布进行三层防护处理。”王同中说,仅主驱动电机拆下的电缆,就要卷成3个电线卷盘,整个盾构机的电线电缆卷盘有数十个。
盾构机“发货”前的准备工序十分复杂,要先处理包裹管线,再拆除刀盘、盾体、主驱动及配套拖车,在完成维护清理后才能覆膜打包。每个环节,项目经理朱晋波都盯得仔细。“距离发运时间不剩几天,大家对各个细节,特别是防潮防锈这块,要再检查、再完善,保障盾构机可靠稳妥。”为尽快将机器交付使用方,朱晋波每天至少要到车间巡检两次。
“为做好质量管控,高效推动机器的拆机打包工作,我们不仅调度了精兵强将、能工巧匠,也优化了操作流程,采取了新的工艺技术,相信只要产品过硬,‘南昌造’品牌一定会越擦越亮。”朱晋波说。
“叶工,快来,‘中铁1461号’准备进行液压阀的定位安装。”不远处,传来一声呼喊。
往那走去,记者看见,“中铁1461号”盾构机正进行管线连接、元器件定位等工序,预计于3月底验收。叶博文是一名有着10余年工作经验的液压钳工,承担着该台盾构机核心部位的装配任务。当天,他的任务是进行液压阀块的定位安装。
仔细观察盾体内部,会发现里面不仅有5台主驱动电机、十几组推进油缸,还有几十根不同系统的水管、油管及电缆。液压泵站相当于盾构机的“心脏”,液压系统则是“血液”,而液压阀块能否精准定位安装,十分考验液压钳工的技术。
只见叶博文不慌不忙“挤”进狭窄的盾体内部,开始细致地观察液压油缸油口布置,及周围其余元器件的定位情况。在确定好阀块朝向后,叶博文精准地将阀块安装完成。随后,他继续进行液压管路的安装,有序将液压管路连接到油缸上。
朱晋波告诉记者,“中铁1461号”同样是双护盾TBM,也将运用于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D1标项目建设。与传统的单护盾设备相比,双护盾TBM不仅工作能力强,效率还高,在隧洞挖掘施工中,可以有效克服施工线路上的特硬地层,并降低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效率比常规机可提高5至12倍,可谓是保障工程安全高效的“神助攻”。
该台设备配置了电法和波法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以及应急避险仓和制冷机组等。同时,针对当地项目长距离硬岩掘进、断层破碎带穿越、突泥涌水现象、高地温环境等地质难题,项目团队还对设备逐一进行了专项设计优化,进一步增强了TBM对复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这些都将为安全掘进保驾护航。
“我们从材料、设计、技术、施工等方面入手,先后开展几十项科研课题,也通过与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等单位建立科研战略联盟,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让‘南昌造’走得更远。”朱晋波表示,如今,得益于过硬的技术、实惠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南昌造”盾构机赢得了更多的国内外市场。截至目前,已有27台“南昌造”盾构机亮相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