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省市媒体集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湖北省和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典型,洪山区红霞村随着黄家湖大学城和青郑高速公路的建设相继启动,按照城市规划的部署整体搬迁到青菱湖畔,在经历了征地、拆迁还建和社区建设等一系列阵痛,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富裕生活的新农村,远近闻名。青菱红霞村党委和村委会围绕安居乐业作文章,以节约土地资源,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为出发点,统一规划,先后投资2.3亿元,完成了1104套新村住房,节约土地551亩,初步建成了质量可靠、舒适安全、配套完善、节能环保的生态花园式新社区。
红霞村党委书记万建平介绍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让靠一亩三分地养家糊口的农民转换思想、依靠自有资源奔小康,我们村党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基本标杆,抢抓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黄家湖高校园区和青郑高速公路建设等难得机遇,从学本领、强素质、创新业出发,对全村失地农民再就业进行技能培训、提供岗位、送岗服务,全力打造“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群众放心”的民心工程,先后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职业中介公司、宏威散装水泥运输公司和房屋租赁公司,组建了“906公交专线车队”,有效的解决了大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2009年总投资4亿多元的“武汉华中江南木材综合大市场”和红霞物流大市场相继破土动工。这两个大型企业的建设,将为失地农民的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年内全村99%的失地农民都有望实现再就业。
红霞村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还高度关注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文化的培育和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来,一方面大量培训农业科技人才,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对村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实行人才优惠政策,设置大学生奖学金,大力吸引本村大学毕业生投身新村家园建设。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组织成立了腰鼓队、篮球队,还不定期的邀请省楚剧团和市楚剧团到村里演出,受到村民的欢迎和积极参与。
在保稳定,实现红霞村全面发展的整体构建中,村党委针对“种房”得暴利的大环境负面影响,进行专项整治和家家宣传做工作,坚持“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个基点”安置、补偿村民,真正做到让村民安心、放心,实现了新村建设的和谐稳定,有力促进了红霞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抓经济保增长建家园的同时,该村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全村1609名符合法定年龄的村民(不含退休人员303人)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让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洪山区青菱红霞村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树立新篇。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