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老百姓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黄冈这个乡镇的致富密码是……

新闻中心 > B首页 > 要闻

2025-04-21 19:46 来源: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在黄冈市蕲春县檀林镇,一个个特色产业正焕发勃勃生机,一个个致富故事在这里生动上演。从飘香的干菜到翠绿的茶园,从哒哒的缝纫机到忙碌的加工厂,檀林镇政府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产业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潜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

  干菜飘香,铺就致富路

  4月16日,正是檀林赶集日。一大早,檀林街上刘国安的干菜店铺早已门庭若市,干竹笋、干萝卜、干豆角,干辣椒等等,各种干菜是摆了一地,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二十年前,刘国安还是个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干菜大王"。2002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在镇上开了家副食店,主营农家干菜。创业之初,资金短缺、货源不稳、客源有限等难题接踵而至,但刘国安凭着山里人特有的韧劲,走村串户寻找优质货源,耐心地向每位顾客介绍产品特色。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的小店年收入可达二十万元,不仅供两个孩子上了大学,更通过电商平台把家乡味道送到了全国各地。他的朋友圈里,常能看到北京、上海的顾客晒单。"现在最远的一单寄到了哈尔滨,包装里还特意放了食用说明。"刘国安笑着说。

  在镇政府的扶持下,檀林干菜产业蓬勃发展,整条街聚集了近二十家干菜店,形成了“一店带多户”的产业模式。村民们种菜、晒菜,再把干菜送到店里销售;店主们也经常主动下乡收购,帮助行动不便或上了年纪的村民搬运货物。这样一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可观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茶园蝶变,开启绿色新篇

  楼花村的茶园,承载着村民们多年的记忆与希望。60年代,这里就开始种茶,茶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辛勤劳作。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茶园效益每况愈下,曾经的 “绿色银行” 逐渐陷入低迷。

  2024 年度,在檀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楼花村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申请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项目,流转闲置土地扩建茶园250亩,新建了 3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并采购了 8 台新型设备。同时,村里还建立了完善的产品包装和仓储体系,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如今,每到采茶季,茶园里热闹非凡,三十多位采茶工人在翠绿的茶垄间穿梭,灵巧的指尖在嫩芽间翻飞。陈新本麻利地采摘着嫩芽,将带着晨露的茶青倒入竹筐。"现在一天能采五六斤呢!"。这个曾经辗转工地打零工的汉子,如今在茶园找到了归宿:春日采茶、夏日除草、秋日修枝、冬日培土,加上在加工厂制茶的收入,一年能挣万余元。"四个娃的学费再不用东拼西凑了。"他搓着结满老茧的手,笑着说。

  在山脚下的茶叶加工厂里,陈仕黄背着竹篓等待过秤,他今年种植的1.5亩茶叶,为他带来了7000多元的茶青收入。"村里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直接收购茶青,价格还不低,像我这样的种植户,村里还有近 20 户呢。"

  如今的楼花村茶园,老茶树焕发新枝,新茶园吐露新芽,标准化的加工厂飘出阵阵茶香。小小的茶叶不仅串联起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更成为村民们的 "生态饭碗"。

  家门口服装厂,托起振兴梦

  在檀林镇麒麟村新鑫服饰厂房,3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赶制女装外贸出口订单。新鑫服饰有限公司是檀林镇党委政府2023年招商引资的项目,主要加工制作冲锋衣、棉衣等,产品不仅畅销杭州、上海等城市,还出口到俄罗斯。

  今年62岁的吴节元之前在钢铁厂工作,工作强度大且离家远。如今,他和妻子都在这家服装加工厂上班,两人加起来一个月能有5000 左右的收入。他感慨地说:“以前在外面打工,虽然能挣钱,但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好了,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人,日子过得踏实。” 陈桂生则是工厂的老师傅,从公司成立就一直在这里工作,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她现在月收入近四千,还担任了领班一职,不仅要负责查看工人制衣的质量,还要承担收发货等工作。她说:“以前在福建打工,对孩子的陪伴太少,现在能在家门口工作,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特别满足。”

  为帮助村民就业,工厂提供2-3个月的免费技能培训,由资深师傅手把手指导,确保新员工快速掌握技术。然而,随着订单增长,招工难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檀林镇政府主动服务,成立招工专班,深入各村宣传动员,详细介绍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村民应聘。

  在政企合力下,新鑫服饰有限公司稳步发展,2024年产量突破15万件,年产值近200万元,带动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哒哒的缝纫机声不仅奏响了产业振兴的乐章,更编织着村民们的美好生活。

  记者手记

  在檀林镇采访时,那些温暖的瞬间总让人动容:刘国安帮老人搬干菜时的熟稔,陈新本采茶时的专注,陈桂生检查衣料时的认真…… 这些细节让 "乡村振兴" 有了具体的模样。

  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人的振兴。当特色产业在乡土扎根,当乡亲们的脸上绽放笑容,这片土地便有了最动人的发展密码。在这里,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幸福生活。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