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黄梅戏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邵敏,和往常一样穿梭在教室,给学生讲授和普及黄梅戏理论知识。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校老师,这项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对安庆师范大学传承发展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勉励和鞭策,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事业的肯定和支持。”邵敏说。
邵敏是安徽泗县人,今年49岁。早年在安庆求学期间,她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怀着对戏曲的热爱和对安庆戏曲文化氛围的喜爱,博士毕业后,她又回到母校从事戏曲教学研究工作。
“繁荣发展黄梅戏事业关键在人,地方戏的传承需要后继有人。”邵敏说。任职以来,她致力于黄梅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既给相关专业的同学上专业课,还给其它专业的同学上普及黄梅戏文化的公共课;既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项目对黄梅戏演员进行专业提升,还通过安徽人文讲坛等途径向社会大众普及黄梅戏文化;并组织编创出品黄梅折子戏《春正好》,尝试在保持黄梅戏质朴、清新特质的前提下,进行雅化黄梅戏的尝试,让青年演员担纲,探索黄梅戏旦角艺术的新呈现,受到戏曲界的广泛好评。
邵敏长期坚守教学一线,主持构建的黄梅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省卓越教学名师称号。依托暑期社会实践和学科专业竞赛等平台,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竞赛国家级三等奖暨省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6项。
邵敏是一个善于学、勤于思的人。她向知名理论研究专家、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梅戏作曲家、剧作家请教学习,到黄梅戏表演院团观摩,到戏曲重镇怀宁石牌、大师故里罗岭镇等探寻黄梅戏的发展足迹,还走遍安庆的大街小巷,观看民间艺人的表演、访问民间老艺人……“黄梅戏文化相关的人、事、物都是我的研究对象,在调研中已经和这些黄梅戏工作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邵敏坚持做“接地气”项目,出“接地气”成果,主持完成戏曲研究相关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主编上线《黄梅戏百科全书》,主编出版《黄梅戏研究论丛》《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等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为黄梅戏理论研究和传承实践做出突出贡献。
突出的教学成果,丰硕的研究成果,离不开邵敏的刻苦努力。数不清的夜晚,她挑灯夜战,著书立说、研习传统文化。以至于学校的值班人员在熄灯前,总会先看一下邵敏的办公室的灯是否还亮着。
从教20余年来,邵敏一直扎根黄梅戏的教学和文化传承工作,努力推进黄梅戏艺术的普及与研究。“黄梅戏多部经典剧目都描绘了女性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智慧过人的品格,现实中也有大量的女性工作者以无私奉献的‘巾帼力量’,让黄梅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邵敏表示,荣誉属于过去,展望未来,她将铭记初心、砥砺前行,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继续为黄梅戏人才培养、传承传播、理论提升和社会服务贡献力量。(全媒体记者 雷琳琳 实习生 王雅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