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康复讲座让武汉患儿家长受益
孩子为什么会患有听力障碍?只有一只耳朵有听力,有必要植入人工耳蜗吗?6月11日下午,在武汉协和医院教学楼,该院副院长、耳鼻咽喉科主任孔维佳教授,为20多位听力残疾患儿的家长们带来了一堂专业而生动的讲座。
据了解,该讲座是我市于今年3月底启动的0—6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覆盖了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特殊病症五类残疾儿童。20多名听力残疾患儿经过第一批遴选后,市残联邀请专家,对患儿的父母进行培训,增进他们对患儿康复工作的了解。
讲座上,孔维佳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聋哑症状的成因、原理和种类。他表示,植入人工耳蜗,原理是取代失去功能的内耳毛细胞,将声讯号转化为电讯号,让患儿感受、识别外界声响,一般适用于严重和极度严重听力残疾的患儿,而一般性的听力障碍,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接受听力康复训练逐渐恢复。
“手术要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才有可能使患儿重获听力,有些特殊情况的患儿,并不适宜手术。”孔维佳举例说,比如患儿内耳严重畸形、听神经缺如、严重智力障碍等症状,尽管可以手术,但术后无法接受康复,同样没有效果。他建议家长应对患儿康复抱有一个客观的期望值,这样才能更合适地选择康复的方法。
据悉,0—6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是我市今年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孔维佳高兴的说,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各国应对的方式不尽相同,日本是民间基金会资助的方式,在奥地利和德国被列为特殊医保的范畴,在美国的儿童患者则多为自费治疗,我国政府为听力残疾患儿“买单”的做法,走在了世界前沿。
武汉市残联再度提醒市民,反0—6岁患有上述五类残疾的儿童家庭,都可向所在辖区残联申报救助,名额不设上限,经过核查满足条件后,就能享受政府手术补助。补助标准如下:
康复补助标准
(一)城乡低保家庭贫困残疾儿童接受抢救性医疗康复救助,其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二)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政府负担抢救性康复费用的90%;
(三)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为劳动部门认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家庭,政府负担抢救性康复费用的70%;
(四)人均月收入为劳动部门认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家庭,政府负担抢救性康复费用的50%;
(五)人均月收入1000元——1300元的家庭,政府负担抢救性康复费用的30%;
(六)人均月收入1300元——人均月收入为上年度全市社平工资标准的家庭,政府负担抢救性康复费用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