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水产博士携“三宝”免费治鱼病
被阮支书赞为“神人”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水产博士、校优秀共产党员顾泽茂,今年才34岁。
下集村鱼塘出现问题是19日的事,村里百余养殖户的养命之本受到威胁。情急之下,村委会向结对共建单位青山区法院求助,法院转而向华中农大求援。于是,在鱼病防治上颇有名气的顾泽茂20日上午就随青山法院干部赶到了出现死鱼的鱼塘。
熟悉顾泽茂的人都知道,他下塘总是随身携带“三件宝”——笔记本电脑,相机,手术包。这次因为有车接,他还特地带上了显微镜。
就在鱼塘边,顾泽茂熟练地解剖病鱼。“鱼得了暴发性出血病,这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前段时间气温达38度,立秋后气温在32~36度左右,气温骤降很容易导致鱼病暴发,加上养殖户不懂用药,又缺乏科学管理,才导致大面积死鱼。”顾泽茂很快找到了病因并拿出了救治方案。
从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顾泽茂一边解决鱼塘问题,还一边根据具体案例给养殖户们开起讲座。
阮支书说:“我们都是靠经验和投放鱼药来搞生产,这回是真正开了眼界。”还令阮支书感动的是:“拉他去酒店吃饭他坚决不去,最后就在农户家吃了点红薯尖、冬瓜、咸鱼,对付了一顿中饭。治鱼病包括讲课,他一分钱都不要我们的。”
在下集村人看来神奇的事,对顾泽茂来说却平常得很。而免费的事,他是经常做的:对于基层养殖户的咨询、上门诊治,鱼病防治讲座等,他一概免费。但对于上规模的水产企业的求助,则依照专家费按劳取酬。
“7月7日,丹江口均县镇;7月10日,天门市水产局;7月23日,黄石市阳新县……”顾泽茂的《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日志》,记录了他今年暑假下鱼塘查鱼情的足迹。
翻看这本日志不难发现,仅今年4月底到现在,顾泽茂已经在养殖单位和水产加工单位举办讲座40余场,甚至6月份他还专门应邀去了一趟拉萨,为刚刚兴起淡水鱼养殖的藏民作鱼病会诊。
“养殖户更多的是直接打电话。因为,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在会诊现场公布我的手机号。”顾泽茂说,全套的手术器械是为解剖病鱼用的,相机可以把鱼场的规模拍下来,农户电话求助时,可以随时从电脑里调出对应的图片等资料,给出治疗方案。
而华中农大附近的养殖户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常拿着病鱼直接到学校实验室点名找顾博士。
勤下基层 免费助农
顾泽茂是华中农大水产学院2000届毕业生,大三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作为选调生在基层当了2年副镇长。他说,在基层工作后才更了解,广大农户脱贫致富需要科技指导,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2007年,顾泽茂从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硕博连读毕业后回母校任教,主攻鱼病研究。
谁都明白,科研课题、论文对个人收入、晋升的重要意义。顾泽茂却安之若素地把精力投入到给本科生上好每一节课上,而对基层养殖户的求助更是尽可能到现场调查、解决。
跑鱼塘除了有时要自掏腰包外,耗费更多的是“可以用来搞科研的时间”,但顾泽茂却微笑着说,鱼病研究,论文就应该写在鱼塘。
2008年,顾泽茂应邀到洪湖大同湖鱼场治疗鱼病,发现鲫鱼粘孢子虫病的危害性比过去增大了不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他和所带的研究生柳阳一起找出了这种粘孢子虫病防治上的误区。今年,就这一课题他们连续在国际核心期刊《寄生虫研究》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具有更深入的研究成果的另两篇论文等待着发表。
“鱼塘里才是真正出论文的地方”,顾泽茂说,“我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而不是仅仅从实验室里依赖别人的二手甚至三手成果做论文,从生产一线写出来的论文对生产更有指导意义。”
责编: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