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古戏楼在汉落成17日开张

2011-11-04 08:23 来源:
调整字体
(记者 叶圣凡 邹丹 通讯员王玉华 周虹)本月17日,中国最大的古戏楼——谭鑫培古戏楼正式开门迎客,谭门后代谭孝曾、谭正岩将同北京京剧院中青年表演艺术家一道,献演两场传统京剧折子戏:《定军山、赤桑镇、春秋亭》、《游龙戏凤、三岔口、大登殿》。

 

 

  京剧大师谭鑫培的家乡在武汉市江夏区,2009年,谭门传人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回乡谒祖,为全国最大的京剧主题公园——谭鑫培公园揭幕,梅葆玖、马长礼、尚长荣、张学津、叶少兰、李鸣岩等老一辈京剧名家汇聚江城,上演一场群英会。

  开展“谭门故乡行”活动只是一个开端,根据江夏区文化发展规划,谭鑫培公园规划面积3600亩,分为京剧朝圣、公园古城、生态湿地三大板块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京剧文化主题公园,融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南方园林特色。

 

 

  二期工程中古戏楼为明清风格仿皇家园林建筑,由主楼和附楼重叠构成,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前后广场、绿化景观及水域总占地面积210亩,总投资5000万元。戏楼外表雄伟壮观,内部雕造精细,通过彩绘、木刻、浮雕等形式,将传统的京剧表演艺术与谭门京剧文化融于一体。楼内为二层茶座式转楼结构,楼上楼下可同时容纳500名观众品茗赏戏,将成为全市200多个京剧社团的活动基地和武汉地区京剧票友的“朝圣之地”。

  “古戏楼开建之前,我与建设方跑遍了北京,集所有戏楼之优点,综合设计了这座。因为我的理念就是,要做就做全国最好的。”谭孝曾说,这座戏楼不仅容量大、条件好,更重要的是设计非常人性化:“过去的戏楼小,只能唱对戏,而现在修的一些大剧院,从化妆室走到舞台非常远,这个戏楼演员用起来舒服,观众看也很合适。”他设想,以后在这里定期举办“谭鑫培杯”全国京剧青年演员专业大赛和“谭鑫培杯”全国京剧票友大赛,打造成谭鑫培文化品牌。

 

  未来,江夏区还将继续做大谭鑫培文化产业园建设,聚合文化旅游、文化演出、书刊出版印刷等文化产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江夏区,在打造谭鑫培京剧文化品牌的同时,一系列知名文化品牌也层出不穷,“谭门京剧、中国指画、江夏黄姓、一代名舰中山舰、湖泗古窑址”五大文化名片引人瞩目。

 

  600年前,江夏人吴伟创始“中国手指画”,600年后,由虞氏父子客居江夏复兴。经过“江夏画派”传承人、中国指画研究会会长虞小风的积极申报,中国指画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9月下旬,江夏举办了“江夏画派”回归江夏全国指画名家邀请展,全国百名手指画名家齐聚江夏,创作和展出了150多幅手指画精品。

 

  “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近来年,海外华人华侨中的黄姓族人兴起一股来江夏寻根谒祖的热潮。江夏区顺势而为,采取系列举措打造“江夏黄”历史文化品牌。2009年10月,成功举办世界黄氏宗亲总会十届二次恳亲大会,来自11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8个省市的2000余黄姓后裔来江夏参加“天下黄姓江夏祭”,拜谒春申君墓,投资兴业,成为江夏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平台之一。

 

  依托中山舰纪念园项目,开发建设金口古镇文化旅游,形成功能齐备的中山舰旅游文化产业园,今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开展建设湖泗古窑址保护区建设。保护区位于江夏区梁子湖沿岸,查明烧制青白釉瓷的窑堆98座,时代为五代至元明,打破了文化考古界“湖北无窑瓷”的论断。保护区项目集大遗址保护和文化旅游于一体,投资规模1.5亿元,涉及范围7.5平方公里,目前保护区的规划已经通过省市专家的论证,形成了初步的方案。

  “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竞争除了工业的竞争、商品的的竞争、现代农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实质是文化,文化是人才最核心的要素。”江夏区委书记汪祥旺说,要发展就必须增加文化的凝聚力,在文化的竞争上先人一筹。“十二五”期间,江夏区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力。以纸坊为中心,打造好谭鑫培公园。建立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四馆一中心”,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同时,把江夏区的其他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包括中山舰的文化旅游区,从硬件建设上争取与“十二五”经济发展同步。在软件建设上,出台优惠政策,推动文化精品和文化人才不断涌现,努力为江夏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最优的条件。

 

责编:邹丹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