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星”成长导师团走进中南民大

2012-05-15 10:05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 曾伟龙 通讯员 刘琴)近日,湖北大学生“希望之星”成长导师团工作交流会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武大、湖大、华师大等11所高校的12名成长导师和5名学生代表参加。

 

  据介绍,目前湖北大学生“希望之星”成长导师团是由15位自湖北13所高校的具有志愿服务精神的辅导员组成,目的在于帮助受到省青基会资助的贫困生得到更好的成长。

 

  此次交流会,主要围绕如何结合国家政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贫困学生关爱契机,寻找突破口,对这么多的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并从机制方面加强长效管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志愿服务,确保持续性和长效性。

 

  中南民大学工部邓俊熙说,民大“希望之星”同学们的辅导工作是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围绕大学生素质拓展和自身能力发展展开的,主要是志愿服务工作与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志愿服务工作与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志愿服务工作与专业化团队建设相结合,做到切实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辅导员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工作,在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探讨后,结合社会需求,来提升我们辅导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但是这绝不是与高校思想教育‘抢功’,而是辅导员队伍社会责任感和服务能力的切实体现。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绝对不能单打独斗,就要将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开展这项工作才能切实的走出来。”武汉大学唐红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曾艺老师指出,成长导师团成立之初就是由一群热爱学生、热爱辅导员工作的人聚集到一起,边实践边摸索如何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的,必须让大家认识到导师团的存在不是资源的重复利用。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冯圣兵老师说,“希望之星”成长导师团确实是关注社会需要,为辅导员和贫困大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实践平台,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设良好环境,为社会发展凸显辅导员的社会价值。

 

  作为学生代表的唐琴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她说,“我们那么不显眼、不突出,我们辅导员也许很少关注我们,可是我们更需要支持,更渴望发展。通过导师团老师的帮助,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实践或社会志愿服务的平台,比如假期支教平台,让我们能有更多机会锻炼能力,也为社会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让志愿服务精神更好的得以传承。”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