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农民钻研立体养殖带富一方

2012-05-28 17:01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 邓小龙 通讯员 方懿 叶宗云)在东西湖区新沟镇街三大队,提起养殖能手张辉才,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肤色黝黑,戴着眼镜,有点书生气的汉子今年46岁。这几年,他把自己承包的20多个总面积达80余亩的鱼塘“打扮”得像花园一样,塘埂上种植了黄豆、棉花、芝麻等经济作物,中间穿插种植着桂花、海南球、楠树、樱花等观赏树种,池塘内精养着鳜鱼、黄颡鱼等名特优鱼类,一年纯收入可达80万元。近日,记者在张辉才的基地看到,去年种下的树种如今已经长到2米多高,今年新植的树种正茁壮成长,漫步池边,犹如游荡在临湖公园,十分惬意。

  90年代种水稻、养虾 一年忙到头还是亏

  上世纪90年代初,张辉才承包了大队的20余亩水稻田。由于种的是低效水稻,年景好的时候,一年忙到头,一家三口也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要是遇上水灾虫灾年份,一家人连糊口都很难,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张辉才在自家的鱼塘内惬意地撑起小船 方懿/摄

  1992年起,荷包湖农场(后合并到新沟镇街)开始改造大队的低产湖田,决定将包括张辉才承包地在内低洼田开发为虾池,集体养殖罗氏沼虾。年轻小伙张辉才聪明、能干,得到乡亲们的公认,他很快就被吸收到集体养虾的队伍中。

  然而,由于经营不善,虾池连续亏损了3年。1996年,农场便将虾池发包到农户自己经营。分包过程中,有83亩低浅、保水差的虾池没由农户愿意承包。此时,张辉才主动请缨,承包了这83亩水面。当时,大家都劝他,在这些池塘里养虾肯定赚不到钱,养鱼也肯定是赔本的买卖。

  但张辉才骨子里天生就有一股韧劲。将83亩低浅水田承包下来后,他四处借钱,将虾池挖深,将堤埂夯实,成为标准的养殖池塘,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自学起了池塘养鱼技术。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