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法学硕士在汉体验城管:城管执法很无奈
(长江网记者 邓小龙 通讯员 胡虹 杨直入)华东政法大学四名法学硕士从上海来汉当城管实习生,两天的实践打破了他们对城管的固有印象。“巡查很枯燥,执法很无奈,但城市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城管人的努力”,11月9日中午,刚刚结束巡查的董精博说道。
11月8日,是张晓、董精博、刘昕鹏和李屏4名法学硕士在武昌区城管局执法实践的第一天。上午9点半,他们便两人一组,分别跟随直属三中队的两组执法队员上路,对出店经营及占道经营情况进行巡查和守控。
四名法学硕士跟随武昌区城管执法队员体验执法
跟随副队长胡全巡查的张晓和李屏,上午在解放路上就遇到了4家出店经营门店。每当看到商家摆在店外的东西较多,他们俩就会和执法队员一起上前搭把手。“看到执法队员一个手势或者一个眼神,这些商家就知道要把东西搬进去了”,张晓告诉记者:“我们发现,由于多年来和城管队员们打交道,商家基本都知道城市管理规范,但如果没有这些执法队员,一些商家总会不自觉的违反规定。”
8日中午,4人在一起吃工作餐,李屏聊起了一件事:解放路司门口附近一家商场,位于一楼的某商家因播放音乐影响周边居民休息而被举报。副队长胡全等执法队员前往时,发现这家店主还将不少空纸箱和一些废物随意堆在商场门口。几经劝说,商场门口的纸箱终于被搬进店内,女老板却始终强调:“旁边有几家店和我们做同样的生意,为什么没人举报他们?”为此一直与执法人员纠缠。
“我觉得胡队长当时说得很对,每个商户只需要保证自己不违规就好”,董精博谈及自己对此事的看法时说:“整条街那么多门店,如果商家像这样比来比去,规定就毫无意义了。”亲身体验过城管执法,4人发现,其实在城管强制处罚之前,大多数商家都经历了宣传教育和限期整改两个阶段。“人们对城管的印象很差,大概就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只看到强制处罚时发生的事情”,董精博说。她认为,正是由于看重处罚结果导致了对城管的片面认识和偏见。
责编: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