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布2012年整体水资源水环境公报

2013-03-25 14:06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 郝琦 通讯员 高山)3月25日上午,武汉市水务局发布2012年度《武汉市水资源公报》、《武汉市水环境状况》和《2012年武汉市水土保持公报》,我市降水较上年增多,水资源总量增加,水质稳中有升。

  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罗棋布。现有水面总面积2117.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01%。其中,境内河流5公里以上的有165条,湖泊面积大于0.05平方公里的有166个,水库共272座。

  2012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287.9mm,折合降水总量109.39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33.3%,年降水量为1956年以来第26位,属平水年份。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44.89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92%,地下水资源量11.9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7.92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32%。
全市过境水量7587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汉江过境水量7566亿立方米。

七成河流、1/4湖泊可下水游泳

  2012年,我市江河水质基本稳定。全市10条主要江河,水质达到二类的有汉江、沙河等2条江(河)段,占20%;水质达到三类(可达到游泳标准)的有长江、金水、滠水、倒水、举水等5条,占50%,水质劣于三类的有东荆河、通顺河和府河3条河流,占30%。

  湖泊方面,沉湖、梁子湖、小奓湖、内沙湖等湖泊水质有所好转;月湖、南太子湖、菱角湖、紫阳湖、水果湖、野芷湖、涨渡湖、后湖、四美塘等湖泊水质波动。全市56个主要湖泊中,水质达到三类或以上标准的有13个,分别占监测湖泊数量和湖泊总面积的23.2%和66.1%;达到四类标准的有21个,分占数量和面积的37.5%和25.4%;劣于四类标准的湖泊有22个,分占数量和面积的39.3%和8.5%。

  水库水质稳定,全市9座大、中型水库有8座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
 
农村生活用水减少一成 工业企业仍是用水大户

  2012年,武汉市总用水量39.57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20.32亿立方米,占51.3%;农业用水(含灌溉、林牧渔用水)11.70亿立方米,占29.6%;城镇与农村生活用水分别是6.37亿立方米和1.18亿立方米,各占16.1%和3.0%。

  和2011年比较,我市去年工业用水增加1.5%,农业用水减少6.8%,城镇生活用水量增加9.2%,农村生活用水量减少10.9%。

  2012年,全市节水总量0.71亿立方米,非火(核)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8.43%,全市节水型企业(单位)达207家,节水型小区54个。

明年以前迁移全部水源地保护区排污口

  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专项整治,全市自来水厂水源地范围内的18个排污口,其中,6处水厂反冲排污口已关闭或下移至保护区外,新洲长源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内排口污水截流至邾城污水处理厂,汉汽、国棉一厂排污口截流下移至国棉水厂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外。其余几个排污口,将于2014年前全部迁移。

水土流失占全市近1/5面积

  据《2012年武汉市水土保持公报》显示,武汉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据遥感普查(5年一次)公布的数据,我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528.1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8%。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黄陂北部山区、新洲道观河库区、江夏中部丘陵区,以及蔡甸318国道沿线,强度以轻度为主。

  市水务局水利水保处的曾之俊科长介绍说,造成这些地区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包括短时高强度降水、陡峭的地势、易受侵蚀的地质等,后者主要因为开山采石,例如蔡甸地区。

  曾之俊说,水土流失既导致泥沙淤塞、影响江河湖库调蓄能力,又造成土壤地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