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区湘口街以民为本 立行立改获群众“点赞”

2014-08-30 19:59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王刚 通讯员谢永红 张明香)从8月1日开始,一到晚上7点,汉南湘口街双塔社区的绿化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处处都可看到摇着蒲扇到此聊天、健身的人。“没想到我们反映没有娱乐休闲场所后,这么快就有了改善”,该社区居民杨婆婆告诉记者,平时喜欢跳广场舞,现在楼下就可以邀上舞伴直接“舞起来”,生活越过越好了。民主生活会召开以后,汉南区湘口街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整改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实行“倒逼”机制,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化为第一信号立行立改,把群众路线“走出深度”,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赞誉。

  养螃蟹有了“一条龙”服务

  “现在这些螃蟹已经基本都有了‘主人’,只等时机成熟了”,湘口街五湖大队35岁的养殖户王晓红看着水池里健硕的螃蟹,脸上充满了笑意。

  连日来,湘口街村党员干部与螃蟹养殖基地农户一道“投食”、“换水”,一起劳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到市内的大型宾馆、农贸市场跑订单。上月,农户王晓红说:“感谢帮我们劳动,但是我们更希望党员干部为我们跑订单,让螃蟹不愁销而且价格高”。此后,驻村的党员干部形成了既忙“田头”又跑“市场”的工作思路。

  根据群众所想改进工作思路,确保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效。湘口街是有名的名特水产养殖基地,喜鹊湖螃蟹扬名省内外,现有养蟹农户780多家。为了把特色水产业做大做强,年初,街道农办领导一周至少2天时间,与基地蟹农“聊天”,针对性安排工作。

  桥口大队是全街地势最高的地方,十几个农户急需引水养蟹苗鳝苗。了解到情况后,街道农办迅速开闸引长江水,并筹集2.6万元资金,购买抽水设备,实现了三级提水,优质生态水源源不断地流到养殖基地,让蟹农安了心。

  从挑选优质蟹苗、养殖技术到基地电网改造、螃蟹销售,街道基本上形成“一条龙”服务机制,确保农民致富增收。

  全街交通大变样

  28日上午,湘口街组织专班人员对集镇中心主干道的维修拓宽工程正式验收。困扰居民出行已久的破损路、断头路终于得以“改头换面”。 要想富,先修路。

  湘口街的镇区公路损坏严重,老百姓出行难,外出安全隐患多。街道干部走访农户过程中,“改善出行条件”成为群众呼声最高的事情之一。街道联系区交通部门,开始了对街道大小道路的测量和破损情况统计,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道路整修及拓宽。

  集镇中心1500米的主干道属于“晴天尘飞扬,雨天水坑挡”的闹心路,如今,街道筹措了300多万元的资金,对道路加以维修,改善了农民出行条件。

  此外,按照整改项目清单,街道还将投资600万元,升级改造湘隆路,将现有道路拓宽至20米(其中车行道宽11米),完善道路两旁人行道、绿化、路灯;投入480万元,新建长480米的湘隆大道,打通湘隆社区和邓南街水洪片的连通道路,加速湘洪一体化发展;村湾的康泰路、绿荫路等全部纳入整修计划,让更多名特水产品和特色蔬菜都可以顺畅“走出去”。

  单车取代“四轮车”

  昨天,接到进洪大队打来的电话,反映群众需要在网上查询相关农业技术方面问题,湘口街的村官王永刚骑上街道新购置的自行车,准备实地去了解情况。

  8月1日开始,街道新购置了15辆自行车,供机关干部下基层轮流使用,以前街道内领导干部出行轿车来往的局面基本消失。“明显感觉到现在骑自行车去农户家,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谈知心话”,该街党政办主任熊胜涛说。

  “基本上街道的公车平时在院子里难以见到”,在听取群众意见后,街道立行立改,按照规定,出行距离5公里内,领导干部全部自行车出行。需要街道外开会、办公,实行“拼车制”,上班所有人员全部乘坐通勤车,节假日公车一律“封存”,公务用车费用较同期减少了28.4%。

  公务接待则全部在机关食堂用工作餐,需外出用餐实现“报批报审”制,遏制公务接待增长,避免舌尖上的浪费。经过整治,“三公”经费下降了30%左右。

  从群众不顺眼的事改起,用实际行动破解民怨,“作风包保”则让每名党员干部都“绷紧神”开展工作。最近,街道40多名党员干部都一一签订了一份《作风建设承诺书》,对作风建设用长效机制完善起来,变干部被动接受到自觉遵守,提高工作效能。

责编:王刚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