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聊天室:走近城管人 感受新形象

2016-08-03 09:40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城管”几乎是让人烦心的化名词,而随着“城管革命”的推进和当前创新举措的实施,“武汉城管”犹如一阵新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印象。这一次,我们将走出访谈间,走近城管人的身边,走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中去,与他们一起聊聊他们的生活,聊聊他们工作中的那些事儿,让你感受不一样的武汉城管新形象。

  巧用疏堵结合 解决占道14年之久的“钉子户”

  随着城管革命的开展,武汉城管就在创新城市管理执法的道路上不断地寻求突破。洪山区城管委执法大队直属二中队队长胡毅峰就是其中一人。他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参加城管执法工作多年,不断地总结经验,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寻求最佳的方式去解决与商贩之间的问题。

  洪山区鲁磨路曾出现过一个占道14年之久的“钉子户”——河南籍商贩王天成,历任城管队长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一直未能成功。2014年胡毅峰担任中队长后,对王天成的家庭背景进行深度调查,在城管委领导的支持下还专门到其老家了解实情。在确认王天成的家庭非常困难后,找到了王天成拼死抵抗城管的原因。此后,他们亲自为其找到一个固定摊点,并帮助他残疾的儿子开了一家水果店,让王天成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王天成本人内心也受到了感化,开始协助城管劝导其他流动商贩不要违规经营。

  胡队长的柔性执法,是“疏堵结合”模式的一次全新的尝试。他说城管工作不能一味的“使蛮力,往前冲”,更要停下来去了解和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长期有效解决问题。

胡毅峰和王天成

  胡毅峰和王天成

  城管孝星树榜样

  武汉城管还有一个出了名的孝星,他叫程卫红,是青山区环卫系统一名司机。2002年,程卫红与妻子陈萍登记结婚,母亲曾祥珍一同居住。婚后的陈萍经常提醒丈夫,父亲早逝,母亲遭受了很多磨难,要好好孝敬母亲。2009年下半年,陈萍突然罹患重病,全身肌肉萎缩,次年6月离世。临终前,她抓住丈夫的双手反复嘱托:“我死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顾我的母亲。”从此,他便开始承担照顾前岳母的重任。

  几年前,程卫红与同住青山的金女士相识结婚。婚前,程卫红就告诉金女士,自己还照顾着前妻的母亲,虽然一时难以接受,但是金女士还是默许了这一事实,毕竟这么有责任和担当的男人非常难得。“将心比心,换成任何人,心里都可能过不去这道坎。”程卫红说,组建新家庭后,老人和妻子中间难免有摩擦,他就成了中间的一根“轴”,两边做工作。

  “不论住在哪里,我都把这里当家,小程和小金都是我的亲人。”曾祥珍老人说。没有血脉,却胜似亲人。心怀感恩,与人为善,到哪里,都不会孤单。

程卫红

  程卫红

  城管司法工作室 管理创新效果好

  城管执法,司法调解员一旁监督,一旦发现矛盾,便可及时沟通解决。2014年,武汉首个司法城管工作室 “武昌区司法城管工作室”在武珞路丁字桥挂牌成立。

  武昌区司法城管工作室中南中队吕剑和武昌区中南司法所李继平跟我们介绍了司法工作室成立的背景。那是缘起于2012年的一次拆违执法。当时执法队员准备拆除一处违法扩建,遭到房主带人围攻,现场十分混乱,多名城管队员被打伤。城管部门虽对现场进行了录像,但被质疑是有选择性拍摄,幸亏司法部门当时也在现场,并对纠纷过程进行全程拍摄,最终影像资料被采用,在案件处理中起到关键作用。事后,武昌区城管委意识到,要让市民不违法,首先要让他们懂法,一方面要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还要找个客观“裁判”,才能化解各类矛盾。

  针对城市管理特别是城管执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近年来武昌城管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一是建立路长工作制,城管执法队员撤掉办公桌“马路办公”,按路段分片担任“路长”,全盘负责责任路段城市管理的一切事宜,并协调督办涉及的其他部门的问题,探索城市管理集中执法。二是建立司法城管工作机制,设立司法城管工作室,调解员、专职律师、公安干警参与城管执法工作,并将此工作从主次干道延伸到背街小巷,在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设立缓冲带。三是转变执法观念,注意在执法中倾听和平衡多方利益诉求。针对执法过程中的占道经营者,执法不限于堵而更重于疏。

  在城管与商贩的冲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司法机制的参与,无疑为城管的工作加强保障,也同时为商贩们的行为给予法律意识,俨然为一个公正公开的监督者。

吕剑(左一)和李继平(左二)

  吕剑(左一)和李继平(左二)

  挽救15个迷失在街头的孩子 城管有个平民慈善家

  陈锁珍是洪山区城管委清扫一队的一名环卫工人,她可是武汉城管人之间出了名的慈善家。2007年开始从事环卫工作,先后在6条城市主干道担任清扫班组长。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参加环卫工作以来,她一直热心助人,6年间她先后挽救和帮助了15个迷失在街头的孩子,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并创立了湖北省首个以环卫工人名字命名建立的慈善基金,目前“陈锁珍爱心基金”已先后对2名生活困难的少年儿童提供资助。

  陈锁珍说,一开始决定要帮助这些孩子,家人是不同意的,毕竟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但是她还是坚持下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的亲人,最后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陈锁珍最欣慰的时候,就是看着这些她帮助过得孩子快乐成长,等他们成年后能够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且回馈社会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陈锁珍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慈善都为你大门敞开。环卫工或许是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工种,慈善也依然可以从这里开始。心怀感恩,亦是这个社会最高阶的人性亮点。

陈锁珍

  陈锁珍

责编:朱德华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