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聊天室:火车站前环卫班长带出正能量团队

2017-08-02 15:21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通讯员 肖璐欣)持续的高温天气袭击武汉,武昌火车站前广场上,体感温度逼近50度。武昌区城管委大桥清洁队武昌火车站西广场环卫班在班长胡友珍的带领下,正在阳光下挥汗如雨地工作着。除了日常工作以外,她不时地为过往的行人指路,为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在她的带动下,环卫班的40多名工友都向她看齐,他们身上的橘黄色工作服,成为旅客和路人求助的路标。

  环卫班长有块儿“万能”留言板

  清晨,胡友珍发现火车站站前花坛内有宠物排泄的粪便,她便将这件事写在了留言板上,提醒班友们在打扫时准备一些煤炭更容易清扫干净。在这块儿留言板上,班友们畅所欲言,把街头巷尾的所见所闻敬请诉说,把生活困难和工作意见娓娓道来,为工作和城市发展献计献策,在留言板上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足迹、回应的声音和整改的步伐。

  今年年初,武昌区城管委对环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路面的洁净,还要求对负责路段内的花坛进行保洁。没几天就有同事向胡友珍反映,由于花坛里有不少的低矮灌木,班里配的大耙子清理里面的落叶总是有劲使不上。

  胡友珍曾在农村生活,她决定自己摸索着自制实用的耙子。“先将竹篙用冷水浸泡一个晚上,然后用锯子锯开一个斜面,再将竹节的“横膈膜”刮掉,只留竹皮,事先在花坛量好距离,将其分割成三至四爪后再用火烤,再用绳子绑定好,这样使用起来更得力。”胡友珍介绍道,“做这个东西一定要细心,不能心急,不然一下就弄断了哩。”

  自己试了几把觉得效果不错,胡友珍几天后将这个妙招儿写在了留言板上,很快引来队员们的关注。

  “你还莫说,这个‘神器’用起来得心应手。”队员们试用后,夸个不停。如今,每位队员都用上了胡友珍发明的“花坛清理神器”。

  火车站周边的果皮箱,环卫班的班友们提着水桶和抹布一个个地擦洗。看着上面的痰渍和呕吐物,师傅们很淡定,桶内有一些不易清洁的死角,到夏天容易散发出异味。

  如何让果皮箱里外都干干净净呢?胡友珍在留言板上向同事征集好办法。40多名班友们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最后决定用长刷将垃圾桶内死角的污渍清除,再用抹布把污渍和积水吸干,清洗干净后,常换垃圾袋以防止污渍流入死角。

  “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帮助,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经常用这块留言板进行沟通,我感受到我们整个班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了,也越来越温暖了。”胡友珍说。

  橘黄色工作服成为路人旅客的指路标

  在武昌站前当环卫工,扫地保洁绝对不只是唯一的工作。进站口、出站口在哪?想去汉阳,在哪坐车啊?厕所在哪?班友们都对答如流,连到站车次的时间都能告知。“我们这里的环卫工,个个都对周边地形、公交线路‘门儿清’。旅客愿意问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听着这样的话,敬佩之情从记者心底油然而生。

  胡友珍说,她在武昌火车站工作15年,经常遇到问路,找旅馆这样的事,“我们的环卫服特别显眼,我们也自然而然的做起了‘人工智能导航’。”

  “除了指路这些小事外,胡班长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曾帮助40多对亲人团聚。”班友张亮新告诉记者,2008年3月2日上午,在武昌火车站西广场景观台,一位婆婆提着篮子,因为和家人赌气不想回家,找忽悠占寻一份工作,问其原因,婆婆不肯透露详情。胡友珍不放心丢下她一个人,答应给她安排一个临时环卫岗位,又为她找了一间房住下,送来被子、棉絮、床单等。当天,婆婆就上了岗。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胡友珍天天找时间跟婆婆拉家常,打听她的家庭情况及离家原因。在她耐心劝解下,雷婆婆的气慢慢消了,说出儿子徐平(化名)的电话。“你妈妈在我这里。她的情绪稳定了,你们快来接她回家吧!”胡友珍拨通电话说。很快,一家人团聚了,分别前,胡友珍将200元工资塞到雷婆婆手里。

  正因为这一件件感人的事迹,在胡班长的带领下,整个班都会向班长看齐,“胡友珍不仅工作认真,还对同事们非常关心,她对每位同事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租多大的房子,谁家的孩子几岁,有几口人等都‘刻’在她的脑子里,除了帮助同事以外,还对身边需要的人伸出关爱之手, 因为她的付出,班里的队员们也都比着做好事,在这个大集体里工作生活,我们感到快乐,帮助别人更让我们的工作越做越得劲儿,我们会一直将班长视为目标和榜样,让我们的环卫服更加醒目。”班友李佐华说。

  责编:朱德华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