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强弱项,湖北各县向深度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2020-09-14 22:33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9月14日讯(记者方历娇)9月14日下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情况。竹溪县人民政府县长柯尊勇,保康县人民政府县长冯云波,英山县人民政府县长田洪光,巴东县人民政府县长郭玲,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万红,分别介绍了当地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引进阿里京东等发展电商扶贫

  柯尊勇介绍,竹溪突出产业发展。

  抓好传统主导产业。支持发展茶叶、贡米、魔芋、生漆、中药材等产业90.1万亩,食用菌3400万棒,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专业合作社951家。创成全国茶业扶贫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

  发展电商扶贫产业。出台“电商+精准扶贫”扶持政策,建成秦巴电商产业园,引进阿里、京东等知名平台落户运营,土蜂蜜、山野菜、高山土豆等110多个产品,直通城市餐桌。先后被商务部授予“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务院扶贫办授予“京东精准扶贫全国试点县”;竹溪农村电商物流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库。

  培育文旅康养产业。实施“15315”全域旅游计划,推进农旅、林旅、文旅旅等“十旅融合”,打造“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成为湖北“荆楚文旅名县”创建单位。全县6.5万群众在文旅康养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改变群众“靠天吃水”历史

  冯云波介绍,保康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深度贫困县。2014年,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65个,贫困人口29489户、83075人,贫困发生率53.6%。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保康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任务,补短板、强弱项,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脱贫之路,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1%。2019年4月,省政府发文批准保康退出贫困县。

  住房和饮水安全是保康县脱贫攻坚最大的短板,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保康坚持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同步完善公共服务,同步培育脱贫产业,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县12043户、34284名贫困群众喜迁新居。整合资金8700余万元,改造农村危房5063户。创新“深井取水”模式,着力解决喀斯特地貌地区饮水难问题,改变了当地群众千百年来“靠天吃水”的历史。

  无一人因疫因灾返贫致贫

  田洪光介绍,开年以来,面对突发疫情,英山付出艰苦努力,全县无一人因疫因灾返贫致贫。

  一是抓复工复产。严格落实工业用水电气价格下调、降低检测费用、延长合同期限、缓缴社保费、返还失业保费等政策。出台扶贫市场主体产业奖补、贷款贴息、农副产品收购补贴等利企举措,所有涉农企业在第一时间实现100%复工复产。

  二是抓就业帮扶。采取客运包车、搭乘专列、接工回厂等点对点方式,先后组织479趟专班帮助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返岗,发放交通补贴和一次性生活补贴512.9万元。

  三是抓消费扶贫。动员定点帮扶单位、异地商会、民营企业以购代帮,依托扶贫“832”平台及直播带货,畅通线上营销渠道,全县农副产品销售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实现“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郭玲介绍,巴东两江横贯、山高坡陡,高山面积占66%,人均耕地不足2亩,全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756户182746人,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目前,巴东全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541个,改善34.75万人饮水安全。新改建农村中低压线路4220公里,实现村村通动力电。硬化农村公路4100公里,整修砂石路2660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100%。易地搬迁4.32万人,改造危房3.24万户,实现“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硒食品精深加工、生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巴东郡贡茶、巴东椪柑、硒土豆等一大批特色产品走出大山。累计实现118个贫困村出列、55913户18124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39.09%降至0.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140元增加至11471元。今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巴东县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

  完成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万红介绍,五峰全县有7884户、22577人因病致贫,因病致贫发生率高达37.5%。可以说,健康扶贫是五峰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五峰县抽调200多名医护人员,组建8个健康扶贫工作专班,通过“健康扶贫屋场会”的方式,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政策宣讲等卫生健康服务压缩打包,把卫生健康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同时,紧盯乡村医疗卫生短板弱项,累计投资超过4亿元,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规范建设达标率100%。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实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待遇保障、职业晋升通道等长效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除此,坚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改政策,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行单病种费用控制;整合民政、医保、扶贫、保险等政策,建立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制度。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湖北省、武汉市等各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县域就诊率达到90%。

    【编辑:熊展平】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