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被87岁老婆婆谢绝何以“坐立难安”
让座的、被让的双方,在这一时刻,良善的供给与需求臻于最佳,双方心理的愉悦度有异,却均为对方着想,达成和谐愉悦正常。较之闭目养神、装聋作哑的占座者,较之为一席之地瞪眼扒皮甚至大打出手的,胡同学等三位让座的年轻人相当可爱;满鬓白发,依然精神抖擞的老婆婆,大手一挥的豪爽谢绝也可喜可亲。双方均言行适度、暗合文明,尊重他人听命的完全是真诚。
耐人寻味的是,在87岁婆婆谢绝让座、且表明绝不会令让座者脸红原由的情形下,让座的仍然希望老婆婆能接受年轻人的好意,婆婆站在旁边,仍然深感“坐立难安”。
心态的执着,当然缘于敬老美德罗盘的自然指向,耐人寻味之处却也颇多。
道德指向与实际生活一致,场景当然最佳,但在当代中国,大批量的错位已让公众失去了耐性,无论是群体性的负面新闻,还是事出有因的个体失范,一律被一股脑儿地划归谴责的暗域,几无例外地喊打喊杀,“疑罪从无”不必再提,“过错推定”大行其道,习惯带有色眼镜看世界,排斥“反常”,少有人思量自己的认定是否契合实际。阴影之下,质疑甚至大加挞伐的思维几成定势,纠偏和暂停成为困境。而向善的一方,为示人以正能量、将别人或可出现的负面看法扼杀于“摇篮”之中,为提早给自己想像中的窘境“解围”,以免烙饼似地在人性和道德的煎锅上翻来覆去,竟而至于矫枉过正。
“坐立难安”是对外界刺激的油然反应。外界的刺激会构成暗示。暗示作为浩茫无边的背景,会构成建设或破坏性的强大源泉,其作用力是无缝隙的覆盖与湮渍。在当下,人与人的关系不仅难言和谐,反倒呈现经常性的紧张。紧张状态下,良善的选择会时时受制,会变得小心谨慎,甚而至于畸形的纠偏。形象的过度设防成为本能。为了抹去别人眼里的“糟糕”形象,为了不至于反衬出“皮袍下的小”来,竟然连荒谬刻板的约定俗成都无奈接受,甚至闹出将不需过马路的老人硬是搀扶了过去的笑话。
并非所有的言行都必须与社会背景深刻钩连,都必须作出思想和情感的复杂透视——这种多角度的透视一旦确立,其喻体决非多棱的闪光面。人与人之间本该简单,人性和道德本该轻松,游标卡尺本不需要时时高擎在手,吓人的考量本不需要时时进行。让座的起身、位移,其一气呵成毫不费力,堪称本能,但由于无穷魅力的附加,对其喜闻乐见正常;而87岁老婆婆的谢绝,也是内心深处真实想法的再现,让座者何必“坐立难安”?(长江网 窦永堂)
责编:邓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