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潜水队”——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掠影

“寻找心中的一抹绿”摄影大赛

从武汉出发,用相机记录旅途中的各种“绿色”。

争创文明城市

今年是武汉市新一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起步之年。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社会(停用)

武汉十大价格"猫腻"典型案例曝光

发表时间:2010-02-04 07:56

来源:长江网  进入论坛
分享到: 6.02K

(楚天都市报) (记者熊星星 通讯员石佳)临近年关,市民消费热情高涨,也有一些不法商家蠢蠢欲动。昨日,武汉市物价局公布十大价格欺诈案例,提醒市民看清“让利”,防范各种价格欺诈行为。


    从欺诈案例看,主要为虚假打折、虚假优惠。典型案例如下:

    案例一:虚假折价

    某超市去年9月销售休闲包时,标价签上标示:零售价198元;其标示牌上标示:全场休闲包6.8折,并且标价牌上还标明,“此价格为折后价”。经查,该商品降价促销前一周在其卖场内的销售价格仍为198元。
    解析:“折后价”是与“原价”对比。此案例中,折后价与原价相同,构成“虚假折价”的价格欺诈行为。

    案例二:虚假优惠

    某百货商场去年9月销售两款沙驰牌女式皮鞋,标示价分别为698元、588元,这两款商品做4.5折的促销活动。经查实,以上商品均无标示价格的销售记录。
    解析:经营者标示的价格等于或者高于本次优惠折价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最低价,即为“虚假优惠”的价格欺诈行为。

    案例三:虚夸标价

    去年7月,某超市在广告中标示:本店促销期间销售的蔬菜、水果等商品的价格全市最低。经价格对比调查,发现该超市经营的蔬菜和水果比同类经营者高出0.05-0.20元。
    解析: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交易,属于“虚夸标价”的价格欺诈行为。

    案例四:隐藏附加条件

    某消费者到武汉市某酒店就餐,餐后结账时被告知要收取每人2元的“茶位费”,消费者提出疑议。经调查,该店收取“茶位费”规定,既未在点菜簿上标示,也未在酒店店堂内公示。
    解析:该案例中,销售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却不标示,构成“价格附加条件”的价格欺诈行为。

 

责编:张琬婧

长江网24小时报料电话:上午8点至下午6点请拨打027—66668888;
下午6点至上午8点请拨打027—85779997;手机:18702712366。;
本文被浏览

延伸阅读

合作网站
E览微博
论坛热帖
今日排行
热门图片
文化五城
长江宽频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镜像网站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