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城市圈联播

通山民间文物频遭盗窃 木雕石雕不翼而飞

2011-10-19 09:19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楚天金报 特约记者付志林 记者林永俊) 通山县因地处鄂南深山,至今仍保存着一批明清甚至更为久远年代的古民居、宗祠和牌坊,见证着山城厚重的历史文化。然而,不法分子盯上了附生在这些古迹上的精美石雕、木雕,近来,此类民间“散护文物”频频被盗。前不久,通山一网友发帖称,该县有名的焦氏宗祠四个木雕狮子头不翼而飞,记者闻讯驱车前往焦氏宗祠一探究竟。

  焦氏宗祠距通山县城数十公里,位于该县闯王镇高湖林场芭蕉湾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后在清朝康熙年间拆迁易地复建,1937年曾复修,被省古建筑文物专家称为“古民居极品”。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焦氏宗祠厅堂上两只木刻狮头近日被盗没过几天,另两只狮头也失窃。“楠林桥镇石门村的‘贞节牌坊’也被盗了!”村民们说闯王镇宝石村古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横石镇陈许村涂氏宗祠亦有类似遭遇,其中,宝石村杨太婆家大门背面被盗的两根石雕立柱,制作工艺精良,堪称一绝;而陈许村涂氏宗祠被盗的是一对镇祠石狮中的一只。

  据了解,根据族谱记载,石门村的“贞节牌坊”是为纪念清道光年间守身如玉50多年的一蔡姓女子而建,为御批。2009年2月,一伙贼人毒死村中狼狗后,将“贞节牌坊”门前一只石狮和一只石象盗走;上月30日,剩下的一只石狮和石像也不见了踪影。

  据通山警方介绍,该县古民居一般都在偏僻乡村,没有专人保护,多为民间“散护”,一些不法分子则钻监管空隙趁虚而入,专盗古民居的精美木构件。如“楚天第一大夫第”王明璠府第戏楼的雕龙、雕狮;通羊镇熊家宗祠当年武举人的54公斤大刀……

  目前,针对当地民间“散护文物”频频被盗,该县警方已成立专班破案,同时,其对境内的古迹所在单位已发出特别安全警示,要求加大力度保护这些“民间宝贝”。

  [见习编辑:宗夏]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