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引发物价飞涨 伊朗民众生活堪虞

2012-01-29 07:32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新华社记者杜源江 何光海)去年9月底以来,伊朗与西方关系不断吃紧,引发伊朗本币急剧贬值,物价一路上扬,普通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近来,首都德黑兰已出现生活必需品的抢购潮。

 

  本月23日欧盟决定对伊朗石油出口和央行实施制裁后,次日伊朗货币里亚尔市场汇率创下1美元兑2.2万里亚尔的历史新低。至此,里亚尔对美元在4个月内已贬值约70%。由于伊朗众多物资皆需从国外进口,因此伴随里亚尔币值的暴跌,国内物价快速上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为应对货币贬值和通胀,伊央行推出一系列措施。央行18日规定,所有外汇交易都应备案,伊朗境内持有未备案外币的个人必须于2月4日前将外币存入银行,或以远低于市场汇率的官方汇率卖给银行。若有人不遵守这一规定,其持有的外币将被视为非法财产,持有者也会被认为涉嫌洗钱。

  但央行的措施并未起到预期效果,执行规定的人寥寥无几。“不会有人傻到把自己手里的美元存到银行。如果你存了,就只能换成里亚尔才能取出来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朗人说。

  伊朗央行25日宣布,将各金融机构里亚尔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3%大幅提高至21%,以抑制本币贬值和通胀。次日,央行又规定,自28日起国内所有金融机构必须以1美元兑换1.26万里亚尔的官方汇率买卖美元。但这套“组合拳”收效甚微,根本挡不住物价上涨的势头。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