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执意在南极捕鲸“科研”触动政府利益

2015-12-07 11:02 来源: 新华网
调整字体
  日本一支由4艘捕鲸船组成的船队已经启程前往南极海域,定于本月底至明年3月在那里开展所谓“科研捕鲸”。

  国际捕鲸委员会20世纪80年代全面停止商业捕鲸以来,作为相关公约签署国的日本每年以“科研”名义在南极海域捕杀多种鲸类,数量之大令人咋舌。海牙国际法庭去年裁定日本在南极的捕鲸活动并非出于科研目的,但日本今年不顾禁令,强行恢复捕鲸。

  日本的捕鲸活动到底算不算“科研”?国际社会普遍质疑下,日本为何如此“执着”?新华国际客户端带您深窥日本捕鲸的内幕。

  为科研还是为鲸肉?

  捕鲸船队本月1日起航之际,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森山裕称,日本的捕鲸行动“有国际法和科学依据”,日方将“进一步努力取得国际社会的理解”。

  这名日本官员所说的“依据”,包括国际捕鲸委员会1986年通过的《全球禁止捕鲸公约》。这一公约禁止商业捕鲸,允许科研捕鲸。近30年来,日本正是以“科研”名义继续南极捕鲸,捕杀对象包括南极小须鲸、长须鲸和座头鲸等,每年捕杀数百头。

  对国际法庭去年发布的禁令,日本政府自有解读:禁令要求停止的是“现行计划下的捕鲸”。因此,日方今年向国际捕鲸委员会提交新方案,把预定捕鲸数量减少至333头,为先前的三分之一。这一方案未能获准的情况下,日本捕鲸船队由政府巡逻船护航,强行恢复捕鲸。

  关于日本声称的“科研”目的是否站得住脚,争议颇多。就研究方式而言,有人质疑,DNA检测和远程监测技术日趋成熟,鲸的年龄可通过采集耳垢推断,脱落的皮脂、粪便、喷出的气等都可用于采样,难道非要大量捕杀才能达到科学调查的目的?

  对于上述质疑,日本国内有各种辩解说法:鲸体型巨大,麻醉后会溺毙,不麻醉对船员构成危险;鲸被捉上船后,内脏和骨骼会被自身重量压垮,放回海里也活不了;捕鲸用的鱼叉通电,鲸被杀时并不痛苦。

  就研究成果而言,日本1987年开始“调查捕鲸”至今,能够查阅的相关论文寥寥无几。日本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教授石井敦指出,虽说是调查捕鲸,但相关论文却很少见;尽管无视国际捕鲸委员会鼓励非致死性调查的劝告,但获得的数据很少,作为科学研究本身疑点很多。

  就捕杀对象而言,目前南极海域抹香鲸资源量约为10.2万头,日本每年只捕捉几头,而对只有6.9万头的鳁鲸,每年却捕捉100多头。有人怀疑,这是因为“后者的肉更畅销”。

  对于大量鲸肉作为食品出现在日本市场上,日本国内辩解的说法是,鲸肉作为“科研”副产品,如果抛弃,是一种浪费,不如再利用。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