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年产28万吨小龙虾 外地企业抢货本土缺货源

2012-07-27 15:16 来源:
调整字体
(湖北日报) 湖北,小龙虾资源第一大省,28万吨的年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当前,正值小龙虾“横行”之时,几大加工企业却大呼“吃不饱”,原因何在?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还是原材料资源日渐萎缩?或是另有隐情,请看——

  加工企业声声喊“渴”

  这个夏天,赵新安骤然有了紧迫感。

  采购,这种事情,往年都是别人求上门,今年,赵新安却为此伤透脑筋,为啥?无货可供。

  出口订单不断,2/3的生产线却“闲得发慌”,身为武汉高龙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新安心里隐约忐忑不安。“小龙虾一般可以从5月加工到8月底,可今年7月就进入尾声了。”

  年初,高龙公司制定6000吨的销售量肯定“泡汤”,“照目前形势来看,5000吨都难啊。”为找货源,赵新安把武汉、监利、潜江跑了个遍。

  同样的遭遇,在另一加工大佬身上“复制”。

  “幸亏新增了10万亩基地,要不今年麻烦大了。”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业宝自感“侥幸”。

  尽管如此,德炎公司还是感受到了市场的无形压力。记者了解到,比起前两年4元的价格,今年6.5元的收购价让不少加工企业感觉吃不消。

  “如此高的成本价,小龙虾的出口利润已近临亏点。”马业宝坦言。

  28万吨小龙虾去哪了?

  市场到底怎么了?

  小龙虾产量第一大省份,一年28万吨的产量,为何“喂不饱”我们自己的本土企业?

  省水产局产业处处长张汉中介绍:“供过于求,今年显得尤为突出,无论是出口还是餐桌。”较去年,我省小龙虾的产量增长近20%,但,远远赶不上急剧膨胀的市场需求。的确,不断增多的企业订单和日渐火爆的龙虾摊证实了这一点。

  俗话说,船大抗风浪。大企业,大资金,为何也难在市场上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仿佛一夜之间,许多产区冒出了大大小小的粗加工作坊,我们实在难以与之竞争。”赵新安说出这番“丧气话”是有原因的。熟门熟路,即收即走,快进快出,加之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夺第一手资源,“作坊”的优势显而易见。“作坊走低端,外省企业抢高端,我们现在是两面受夹啊。”原来,每逢小龙虾成熟时,江苏、浙江等地的企业就早早地进入我省,出高价将规格大、质量好的小龙虾“扫荡”了一遍。

  打价格战,高龙、德炎等企业又自叹“伤不起”:“他们的产业做得比我们早,比我们成熟,利润空间更明显。”

  监利县,年产小龙虾5.2万吨,居全省第一。县水产局局长王道先粗略估计:有近一半的小龙虾被“外马”收走,由于今年市场好,抢夺更为激烈。他告诉记者,江苏盱眙一家水产加工企业年加工量800吨,其中400吨原料来自监利。

  面对疯涨的价格和络绎不绝的求购商,养殖户们似乎也嗅到了一丝丝气息,“产量是20万斤,今年我们专门多留了几千斤作苗种,以备明年。”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花莲湖公司养殖场经理余佑生谋划着来年的收成。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