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
---1906年,日本在辽阳成立关东都督府,加大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1910年,日本逼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1912年,日本策划"满蒙独立",企图分裂中国。
1914年11月7日,日军占领德军在青岛的要塞
---1914年8月,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机,以对德宣战为名,于同年9月派一个混成旅在山东半岛北岸登陆,旋即占领济南,夺取了胶济铁路经营权。11月7日侵占了海军基地青岛。
---1915年1月18日,日本利用袁世凯急欲称帝的心理,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中国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企图将中国完全变为日本的附庸国。至此,这表明,日本以侵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已由参与西方列强侵华进入了独霸中国的新阶段。
---1916年,日本第二次策划"满蒙独立"运动,同沙俄签订第四次密约,妄图直接统治满蒙地区。
---1918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俄革命,企图攫取并垄断西伯利亚铁路和矿产资源。
---1919年,组建关东军,驻屯旅顺、大连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
---1922年,由于美国等国的干预,日本被迫从山东撤兵,但借机向中国政府勒索4000万日元国库券和2100万日元移交"偿金"。
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攻占长江一线,北洋军阀势力败退山东、河北等地。日本借口所谓侨民问题,实为支持北洋军阀势力,出兵侵占济南。
5月11日晨,面对国民革命军撤出济南城后的空城,日军举行入城式
1928年4月,国民党政府再度宣布"北伐",日本立即急调天津驻屯军和国内第6师团,先于国民党军进踞济南,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并先后于5月3日、8日在济南进行大屠杀,使千余家房屋烧毁,中国军民死伤7823人。
总之,日本通过上述一系列对华侵略行径,成了在中国大陆拥有最大殖民势力的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以旅顺、大连为中心的关东州强大殖民机构,主要有:一是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与陆军部。1919年改民政部为关东厅;1920年改陆军部为关东军,司令官由现役陆军上将或中将充任,直属天皇。二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它主要以从事经济侵略活动为主。三是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它以外交为掩护,从事各种秘密的特务活动。
三、"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田中奏折》出笼始末
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召开决定对华侵略总政策的所谓东方会议,右起第3人为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主题是商讨如何加快推进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策略、步骤等。参加会议的有:外务省政务次官森恪、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陆军上将、陆军次官火田俊六等。会议结束时以"训示"的形式提出了《对华政策纲领》,主张:(1)"东三省和内蒙是日本的国防安全线,为了保护日本在支那的权益,不问支那本土或满蒙,日本均应出兵"。(2)"宣布东三省自治;缔结建设新铁路的协定;开垦土地,采掘矿山;设置由日本人充当的行政、财政、军事顾问。如果支那方面拒绝,日本应坚决准备使用武力实现其目标"。(参见[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1840-1945年)下,株式会社,原书房,1966年东京版,第101-102页)7月25日,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提交了所谓"满蒙积极政策"的秘密文件,即《田中奏折》,更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对华侵略方针政策。
第一,提出了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实施其"大陆政策"的战略总方针。它露骨地主张:"按照明治大帝的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全支那尚未完成……"因此,"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是日本帝国存亡上的必要大事"。提出日本控制亚洲大陆,掌握满蒙权益是"第一重大关键"。(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1卷第224页,1959年,商务印书馆)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大连),这里曾经是日本间谍的主要指挥活动场所
第二,实施"满蒙积极政策"。日本人必须千方百计取得"满蒙"的土地商租权、铁路建筑权、矿产权、林权、对外贸易、海运、金融权等;日本应在"满蒙"设置由日本人担任的政治、财政、军事顾问和教官;派遣日本军人潜入蒙古,控制旧王公等。为了管理"满蒙"的事务,日本内阁政府应设置"拓殖省"(殖民部)。
第三,以苏联为假想敌国,准备与其战争。《田中奏折》预计:"将来欲制支那,必在北满地方与苏俄冲突"。因此日本应迅速有计划地修筑几条有战略价值的铁路,如:通辽-热河铁路;长春-洮南;洮南-索伦铁路;吉林-会宁铁路等。这样,既可加大对东北的经济掠夺,也可从军事上以苏联为假想敌进行战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