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党爱人民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也是魏淑康对自己的要求。他在一篇体会中写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要做到两个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要忘记老百姓。”正是有了这种境界,魏淑康将16年坚持捐资助学视作是一个共产党员维护党的利益的责任;正是有了这种境界,魏淑康认为,心里装着群众是共产党员先进性之所在;正是有了这种境界,魏淑康总是想到国家的困难、他人的困难,而忘记自己的困难。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魏淑康时刻关注着震区的灾情,一心想着要为灾区的人民做点什么。当听说单位组织抗震救灾捐款活动时,老人一大早就把1000元捐款送到了休干所。中组部向党员发出“缴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号召后,家里没有现款,这位视党的利益为自己生命的老党员便赶到银行去提前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因为年岁大了,记不住密码,老人执着地来回跑了好几趟,最后在地震一月祭时把10000元交给黄陂区委组织部。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考虑到他的收入不高,这么多年一直热心捐助,家庭经济并不宽裕,而且他老伴几年前中风至今瘫痪在床,他本人的身体也不好,看病、营养方面的花费很大,于是劝他量力而行。但是魏淑康坚持将这笔大额特殊党费交给组织。
这不是老人的一时冲动,而是他一以贯之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又一体现。多年来,在捐资助学的同时,他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社会。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他捐献出相当于两个月工资1600元支援抗洪救灾;离休后一次回松滋,他得知机关干部正在为修路筹款时,便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8年6月,魏淑康离休后为包括助学捐款在内的各类捐款达5万余元。对于有钱者,这些钱不算多,但对于一个收入不高、家境困难又多病的老人而言,这钱却不算少,它折射出一个老党员党性和人性的光辉。
魏淑康老人患有多种心血管疾病,2001年至2002年,老人曾三次“中风”,几乎起不了床。尽管离休干部的医药费能够实报实销,但魏淑康生病了也尽可能不住医院,一般自己对症护理,他觉得哪怕能为国家节约一分钱也感到无比欣慰。一次因为中风实在撑不住了,才勉强住进了医院,病情刚刚有所好转就自己买药回家治疗,孩子们有些不理解,魏淑康就对他们说:“我们国家还很穷,能省就省点,我这里省点钱,别人就可以多用点。”语言平实,却让人顿生许多感悟。
魏淑康并不是很有钱,但他始终认为:薪水是人民给的,白天三顿饭,夜里一张床足矣。孩子们也都参加了工作,不需要老两口负担,节省点钱,为老百姓办点好事,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因此他和老伴生活非常俭朴,能省就省。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尽管许多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但魏老家的生活状况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如今,他家里的那些家具和家用电器都已“老掉了牙”,但他总是坏了后一修再修,舍不得丢掉。他和老伴在仅有60多平米的旧房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无怨无悔,从来没有向组织和单位提出过换房申请。他经常说:“党的教育之恩我还未能报答,作为一名党员,怎能忍心拿个人的困难去麻烦组织。”魏淑康的捐助是无私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从第一次捐助起,魏淑康就经受了风风雨雨。有尊重他、支持他、爱戴他的;但也有讥讽他、嘲笑他的。魏淑康不理会这些,他一直按照自己的心愿,奉献着并快乐着。他说:“我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我不求任何名利,只求我心无憾。”魏淑康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对祖国的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体现在你每天怎么做人、做事上。何况,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要把一切献给党,要用这种关怀点燃孩子们努力学习、创造未来、回报党和社会的信心和希望,把对党的感恩之心传承下去。”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