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京剧理论家在汉大摆“谭门论坛”

2009-05-22 21:24 来源:
调整字体
(楚天都市报)在“京剧谭门故乡行”演出在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理论家也开始“搭台唱戏”。昨日,数十位国内戏曲理论界的顶尖高手齐聚“京剧谭门论坛”,专家一致认为:当今京剧人都应该向谭家“取经”。

发思古幽情感时代韵律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流派如余派、马派、杨派等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连享誉中外的旦角梅派、程派的唱腔,也受到谭派的启发和影响。”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认为,在京剧历史上,谭派堪称是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至今聆听谭富英的唱片,仍能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北京京剧院副院长陆翱说,谭门在百年传承中,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不断向前迈步。他回想起“非典”时期,谭元寿曾主动向剧院提出要排一出“纪实版”京剧,于是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祖孙三代出演的《非常家庭》应运而生,抒发了京剧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

 

  上海京剧院京剧表演艺术家张达发认为,京剧演员要经历三重境界:一为中规中矩、灵秀可人;二为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三是出神入化、浑然天成。“谭门中谭鑫培、谭富英、谭元寿都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听他们唱戏,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

 

  “但是很可惜,现在不少年轻演员都太急功近利,想一步登天。他们应该多学学谭门愚公移山的艺术精神。”张达发认为,京剧演员练功不可一蹴而就,从学、会、精、通、化,需要时间的历练。

 

有开拓之伟业有坚守之殊功

 

  “谭门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流派形式上,还在于他完成了地方戏走向城市,甚至全国的过程。”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崔伟说,谭门完成了京剧“精细化”革命。他认为谭门七代的经历对当代京剧人的启示不光表现在艺术成就上,还应该引发一些思考,如京剧人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生存等命题。“50岁之前唱武生,50岁之后改唱文戏,谭鑫培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著名京剧评论家翁思再说,谭鑫培是当之无愧的“伶界大王”,是所有京剧人的楷模。

 

  “京剧谭门重回故乡”的活动不仅将载入中国京剧史册,也将载入中国文化史册。众专家建议,湖北应将此次活动作为契机,立即建立起一个专业京剧研究中心,把对京剧谭门的纪念变成一种可持续性行为。

 

责编:郝琦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