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圈]
【报告摘要】
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
【解读】
200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中部崛起:谁将成为中心城市?》一文,其中指出,早在2000年,中科院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就得出结论: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正在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2002年初,联合国发表各国城市发展前景报告,武汉在“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中排名第六。
2010年,国务院在批复同意《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明确指出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5年,武汉将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民进武汉市委副主委、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文建东教授认为,从经济理论上讲,任何地方都需要有一个增长极,武汉就是湖北的一个增长极,从现实来讲,武汉不只是GDP占全省三分之一强,更在扩大对外开放、增强辐射与带动作用上表现突出,“龙头”特征明显。无论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还是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武汉有更好的条件使自己站在新的发展水平之上,有更大的能力与责任助推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
【报告摘要】
加快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在全国率先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落实“人才特区”建设措施,力争建成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
【解读】
2011年,武汉将出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三年行动计划。对已经出台的18项政策,逐项制定实施细则。全面开展科技创新试点。新建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型研发机构,组建智能电网、工程设计、数字家庭等一批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加快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中华科技产业园、武钢高技术产业园等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
省社科院研究所副所长叶学平认为,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离不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怎么示范,示范什么,率先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落实“人才特区”建设,就是突破口。
[关键词:自主创新]
【报告摘要】
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宜昌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沿江主要港口、航道及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标准化、专业化运输船舶,建设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解读】
《香港商报》在2010年3月6日头版文章中指出,从明末清初的汉口镇“二十里长街八码头”,到如今武汉新港以阳逻港为核心的码头群,湖北大地经过了从内河航运到海洋经济的划时代变迁。
武汉新港2010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集装箱量达到65万标箱,在长江中、上游率先迈入“亿吨大港”行列。这标志着武汉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根据国家规划,到“十二五”中期,万吨巨轮可直达武汉,这意味着武汉新港可常年直航其他国家,在3000公里的范围与东京、大阪、首尔、新加坡、雅加达等城市常年直达。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报告摘要】
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引进更多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
【解读】
国务院2008年批复的《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新金融体制机制,逐步形成金融资源高度集聚、金融体系基本完备、经营机制灵活高效的金融市场,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
截至2008年末,武汉地区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保险公司35家,金融业增加值为239.19亿元,同比增长15.8%,金融对武汉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7%。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十二五”时期,武汉加快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推进武汉光谷金融港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外包服务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重点推进建设大道-新华路“金十字”地区、中南路-中北路地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金融集聚区建设。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800亿元。
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晟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一个城市其自身的历史。考察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发展脉络,我们会发现:由历史所积聚起来的金融传统,以及由此带来的声望,往往是这个城市再度成为金融中心的最大推动力。
[关键词:信息化]
【报告摘要】
抓住武汉市成为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机遇,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大力发展与现有信息系统兼容的物联网技术,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
【解读】
去年6月30日,武汉获批进入中国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以“光城计划”为特色,全面启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武汉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光纤入户覆盖规模达到120万户。
《武汉市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送审稿)》提出,到2012年,武汉市光纤到户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双向有线电视网城乡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主城区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力争到2012年年底,武汉市三网融合相关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认为,“三网融合”后,老百姓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可满足通信、电视、上网等多种需求,就会享受更美好的生活。但三网融合更需要打破行业垄断,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是业务的融合,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性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关键词:对外经贸交往]
【报告摘要】
推进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促进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武汉出口加工区协同发展。提高口岸一体化运作效率,将武汉打造成为中部进出口货物集散地。
【解读】
“自沿海各省视之,则为深处之堂奥;统南北各省视之,则为适中之通衢”,张之洞曾从政治与地理的角度描述湖北武汉的优势。
2009年3月,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委验收并正式封关运作,这是中部地区第一个正式封关运作的保税物流中心。
2009年12月8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国务院要求,在东湖开发区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对此,省、市政府确定申报设立东湖综合保税区。
武汉市商务局局长、市政府口岸办公室主任林肖滨表示,“十二五”时期,武汉将全力推进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武汉水运口岸功能,提高业务辐射力;水运口岸的重点是围绕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1亿吨、1000万标箱,实现“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目标,坚持以阳逻港建设为重点,打造成长江中上游集装箱转运中心;充分发挥航空口岸区位优势,规划建设武汉天河机场国际厅;进一步提升出入境人员覆盖面;加快武汉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拟建口岸物流信息平台。
[关键词:医疗卫生]
【报告摘要】
以武汉为龙头,依托部省属医疗机构资源,构建中部医疗中心。
【解读】
2009年5月,武汉首度明确提出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规划重点建设11个中部专科诊疗中心,造就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在中部地区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临床重点专学科,形成武汉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方面的优势。
据武汉市卫生局统计,截至2009年底,武汉市医疗卫生机构年门、急诊4453万人次,年出院126万人次,年手术34万人次,年外地来汉门急诊人次33.34万,年外地来汉出院人次18.7万,总收入高达124.9亿元,各项指标较2008年均有较大提升。
武汉市卫生局局长林国生认为,人才、环境是制约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需强化人才培养,“筑巢引凤”,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继续扩展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工程。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