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话题新闻

热议专家食品安全“误读论”

2012-07-20 11:51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七嘴八舌议食品安全“误读论”

1、正确的废话

“不合格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不合格不仅有营养成分不达标,也有含量不达标、包装不合格等情况,这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哪需要专家来语重心长地提醒。

“不合格食品不等于不安全食品”,这样的常识不是不能说,但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更想听到的,是专家们剖析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源。比如食品安全标准偏低、食品添加剂准入门槛过低、政府部门监管上有漏洞,等等。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而言,专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和反思,才是提升社会整体利益的正能量,至于“不合格食品不等于不安全食品”这种讨巧的话,除了让相关部门、协会、企业听了大大松一口气之外,对消费者和食品安全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何教授说“含致癌物质并非致癌食品”,“基本上没有几个物质有人类试验证据支持,大多数我们不能说是人类致癌物,顶多泛泛地说它是致癌物”。教授的专家身份,所说的话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无疑,正如某经济专家预测股市“明天的股市有可能上涨,也有可能下跌”,堪说无隙可击,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这样的话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益处。
并非所有不合格食品都不安全,换言之,有些食品虽然不合格,但并无碍于消费者的健康。置之于实际,可能的确如此。不过即便如此,这显然也不能成为专家作出“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论断的理由。说穿了,不合格食品可能是安全的,也可能是不安全的,真实情况如何,显然需要权威检测才可以定论,而非消费者能够简单判断的。从市场流通角度而言,不合格食品根本就不应该允许出现。既然如此,所谓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对消费者来讲不过是一句毫无意义的解读。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