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武胜路新华书店
皮明庥:家中大部头,多从这里搬
皮明庥 81岁,历史学家
“我们做文史工作的人,一辈子都要跟书打交道,所以在武汉有两个地方跟我缘分最大,一个是省图书馆,另一个就是武胜路新华书店了。”昨日,八旬高龄的《武汉通史》主编、著名历史学家皮明庥告诉记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武胜路新华书店转型最明显的时期,皮明庥对那一段历史也印象颇深。“‘文革’时,武胜路新华书店里基本是卖些红宝书啊,样板戏啊,大本的,小本的,因为大家都有了,所以逛书店的人很少”,皮明庥回忆,“那个时候我也就不太逛书店了,所幸当时我在市委工作了一段,那里的图书馆里还有些好书,我就偷偷地拼命看。”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武胜路书店里的书也多了起来,已经调入湖北大学工作的皮明庥再度“回归”书店。“那个时候我年轻气盛,虽然武昌也有新华书店,但我觉得那书店还是小了些,买好书一定要到武胜路新华书店。湖北大学跟武胜路书店隔着一条江,距离遥远,但我照样经常骑自行车跑去买书,中间还要带着自行车上轮渡。”谈起当年的求书若渴,皮明庥满怀感慨。
如今,皮明庥的家有藏书万余册,他说:“这些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购自武胜路新华书店,《资治通鉴》、《清史稿》等大部头的套书,都是我从武胜路新华书店搬回家的。因为武胜路书店的书很全,有时候上海等外地的朋友托我买书,我也从这里淘了不少。”
因为年事已高,皮明庥近些年已经很少亲自到武胜路新华书店买书了,听说书店马上要拆建,他说:“现在的书业不够兴旺,全国各地都是经济发达,文化缺失,我很怀念当年人们买书、读书的那种劲头,希望新的武胜路书店能再把买书人聚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