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武汉科教

小学“区级统考”卷土重来?

2010-01-24 09:23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楚天金报) (记者金育)校与校之间交换老师监考,区教育部门统一阅卷,统一统计成绩——前天,汉口某区小学3至6年级学生统一进行“区级”统考,此举让不少学生和家长感到不安。那么,小学“统考”是否与课程改革背道而驰?是否要走回“应试”的老路?对此,该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解释,“统考是为教学找问题,也是一种监控学校质量的方法”。

    小学生熬夜“备战”统考

    早上8:30—10:30考语文,10:40—12:10考数学。前日,记者在汉口一所小学看到区级“统考”时间安排表。“时间太紧了,中间只能休息10分钟,有的孩子考到中途喊累。”一名英语老师说,她看到孩子们太辛苦,专门买来一包巧克力,中间休息时给孩子们补充体力。
    来接儿子放学的郑女士说,最近一周,“统考”成了她和儿子谈话的主要内容。自从知道期末要统考,儿子的神经马上紧张起来,好像大敌当前,每天放学回家说的几乎都是老师如何让学生抓紧时间复习,不要给班里拖后腿等与“统考”相关的事,“每天的语数作业也明显增加,晚上做作业常做到11点。”
    郑女士感到,从老师到学生,都十分重视这次“统考”,都在“严阵以待”。“想想也知道,既然统考了,必然牵扯一个排名的问题。学校为了排得靠前,肯定会把压力转嫁给学生!”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小学生家长,有6名表示“不支持小学生‘统考’”。家长李先生认为,小学“统考”出现后,肯定会带来学校排名 、班级排名、学生排名等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带来的“排名压力”会给老师增压,而老师又会把这种压力“转”给学生,“最后受苦的还是孩子”。
    但是,也有4名家长表示“理解”。一名家长说,现在,有一部分老师甚至是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子,放松了对教学的严格管理,“因此,对一些年级进行区级统考,很有必要,以强化教学质量。”

    小学老师坦承“压力大”

    “元旦前后,校长就专门开会,以‘区级统考’形式给老师加压,说这次考试代表的是学校的荣誉。”一所小学老师抱怨说,虽然学生拿到的成绩只是模糊的“等级”,但学校和班级都会有具体的排名。“老师为了成绩,只好向学生加压,拼命增加练习量。”
    一位市级示范小学的范老师说,“区级统考”是为了质量监测,我们能理解。但是,“统考”给老师和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一下子也接受不了。“老师只好多布置作业、多做题,家长看到孩子做题做到半夜,也有不少怨言”。
    “对老师而言,主要是心里没数,怎么复习强化都不放心。”范老师介绍,有的学校从元旦后就一直停课做各种模拟试卷,这种风声鹤唳的紧张形势别说是小学生,就是老师也感觉压力太大了。

    初中老师认为势在必行

    “目前,在中考、高考存在的情况下,小学统考势在必行。”汉口一所初中的黄校长说,他支持小学统考,通过统考,才有可能找出孩子的知识缺陷,“因为知识是衔接的,小学、初中、高中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否则中考、高考就会出问题”。
    “近几年,从‘小升初’的学生来看,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知识面宽了,这从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黄校长表示,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暴露出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尤其是计算能力、语文背诵知识等,渐渐成了小学生的知识“软肋”。
    黄校长直言,统考能让老师找到孩子们的“软肋”,也能给学校和学生一定的压力,督促他们打牢基础,便于今后的中学学习。
    “基础差的小学生,升初中学新知识就会比较困难,还要回头补旧知识。”武汉一初中语文老师说,这样,不利于“小升初”时的衔接,容易在初中产生厌学心理,甚至放弃学习。他认为,小学统考的形式值得提倡,毕竟搞素质教育,不能放弃质量。

    “区级统考”渐渐制度化

    虽然一些家长并不支持“统考”,但记者从武汉部分区教育局获悉,近年来,在部分区,“区级统考”渐渐成为一种制度,“而且,范围也扩大到几个区”。
    “前几年,为推进素质教育,有的区取消了‘区级统考’,改由学校自主命题,自主阅卷,自主评价学生。这样,考试‘花样’多了,有做游戏、口试等。但是,也造成个别学校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汉口某区教育局负责人解释,统考的目的是监控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为今后的教学“查漏补缺”。
    该负责人称,以往,期末考试由各校命题,没有统一标准,也难以形成科学的调查和统计,很难找出教育质量的薄弱点。“改由区级统考后,由区里统一出试卷,既有利于提高试卷水平,也有利于引导老师把握‘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知识’等课改理念,抛弃原来死搬硬套、死记硬背、满堂灌的教育方式。”
    “实行区级统考后,对老师如何让孩子高效学习提出更高要求。”武汉市教科院有关专家认为: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能因“赶考”,盲目补习,从而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责编:张琬婧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