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入伏吃饺子 开胃解馋的好东西
(人民网)过去,老北京人认为,每年阴历的六月初六是夏季中最热的一天。到了这一天,会进行很多以避暑纳凉为主题的民俗活动。清代《京都风俗志》中记述,六月初六日,寺庙都忙着晾晒经书,商贩们敲击着铜盏叫卖酸梅汤,卖西瓜的遍布街头巷尾。人们在三伏天会做些“异于平日”的好饭菜来犒劳自己,“谓之贴伏膘”。在当时,饺子、面条、烙饼、鸡蛋都是美味,老北京流行的“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即源自“贴伏膘”。
7月19日入伏
头伏吃饺子“元宝藏福”
“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美食,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春节中的代表美食也是饺子。为什么国人如此钟情饺子?又为什么要在初伏吃饺子呢?
过去,人们感觉炎热的夏季是一大灾难,伏天被称作“苦夏”,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就说:“一岁难过之关唯有三伏……”入伏的时候,恰恰过完麦收,家家有粮,正好利用这个时候享个口福。饺子是平时难见的食物,当然是首选。天热令人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好东西。所以,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汉代东方朔在给《郊祀记》注释时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也就是说,过了夏至,天气一天比一天短,阴气放射,因为太阳余威还没有过去,压制着阴气,所以天气还很炎热。“夏日三庚数头伏”。庚属金,庚日避伏,饺子形似元宝,元宝属金,金宝长伏,“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元宝藏福”。
过去,老北京的“头伏”饺子是很讲究的。正宗的头伏饺子馅应该是菠菜虾米皮的素馅,是用晒干的菠菜、小虾米、五香粉、盐、小磨香油拌和成馅,口味清淡,吃起来却香喷喷的。
如今,这个“素馅饺子”的老理儿已没多少人“遵守”,毕竟生活条件好了,头伏还会吃饺子,但口味、品种已是丰富多彩。
责编:任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