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口从硚口开始 城市发展的根就在这里

2012-11-21 16:13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武汉的三次突围,

  都从硚口开始

  长江地理:现在人们对硚口的认知,是不是有种误差?所谓的“破破烂烂的”样子,并不是硚口原来的样子。硚口在武汉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

  何祚欢:为什么说硚口重要,它不仅是城市开始的地方,汉口向外扩张的三次突围,都是从这里起。

  第一次是1635年,明崇祯八年做的长堤街,是从硚口起。汉口最早的生意在都河街(沿河大道)做,后来在正街(汉正街)做,中间夹了个汉水街,是过渡性的。后来为了防后湖的水患做了一道堤,这就是袁公堤。时间一长上面就有人家、就有生意门面,就成了后来的长堤街。长堤街建起之后,挡了后湖一半的水患,就保证了汉口的市场,这是个关口,是汉口的第一道防线。相当于是它把汉口画了一个圈,这算是汉口第一个大商圈,由此之后汉口发展非常快,至清康熙年间,汉口已经是“天下四聚”之一,长堤街功不可没。

  第二次是1864年,汉口城堡兴建,起点仍在硚口。那时候,硚口是城里的热闹地方,只有这里是城市,之外就不是城市了。生意做大了之后,城市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到汉口开埠,汉口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原来的堤早就无法为扩大的城市挡住水患,所以就有了汉口城。汉口城堡一方面是防水墙,一方面也是城墙,以防捻军攻击。只不过开埠之后的汉口发展迅猛,这段城墙存在的时间不到五十年,就已经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了。1907年汉口城堡拆除,城基改为了后城马路(即今天的中山大道)。

  第三次是1904年张公堤的兴建,将汉口的面积扩大了几乎20倍。直到100年之后,我们才冲破了张公划的这道界限。

  你们不要看现在的硚口,好像显得“很破烂”,大家往历史上面想一想,往往是在最破烂、最破烂的时候,它又有一个大的冲击,又会往前进一步。硚口本来只是一个农产品集散地,后来又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这是一番新气象;再后来,就又有了工业,很多厂子在这里建起来,成了大汉口现代工业文明之地。所以大家不要把硚口看得太“不中”,直到今天,硚口所蕴含的商业文明对城市的发展都是不可忽视的。

  汉口的第一个大商圈

  长江地理:硚口的繁盛,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

  何祚欢:硚口是汉口的第一个大商圈,这个大商圈有很多分工,汉正街是大商店,做的生意都是大行业里面领头的、玩味的,比如谦祥益、鼎昇恒、光汉正街上都有两家门面,有“上谦祥益,下谦祥益”,“上鼎昇恒,下鼎昇恒”;还有邹协和、老凤祥等一些老字号的商店,大生意的都在汉正街上。我屋里隔壁就是鼎昇恒的一个门面,石库门的房子,漂亮得很,他家的生意主要是做油出口,不是食用油,都是一些工业用油的出口外贸生意。我们小时候喜欢去他家里“打撇撇”, 那个撇撇蘸点油,才不容易打翻。这要是到一般的油坊,哪个让你蘸啊,我们就到他家的白板子上去蘸,他家的店员都懒得理你,生意做得太大了,无所谓。另外隔壁的一家纱号,屋里总只有几个守门人,几个桌子椅子,我们奇怪得很,这大的门面没有人来,怎么赚钱呢。后来才晓得,他有个染织厂,而且还做期货。那个年代的汉口,就有人做期货了,这就是汉正街。

  而长堤街呢,虽然不是大买卖集中的地方,但是它的作坊特别集中。打铜器的、做家具的、做脚盆的、做伞的、做筷子的,有筷子街、篮子街、扁担巷,你想想,都是筷子、篮子、扁担作坊云集的地方。就在我屋里隔壁就有烧饼巷、茶叶巷,规模都不大,一个挨着一个。织布、毛巾等一些小厂,汉中路长堤街,到处都是。许多作坊都是前店后厂,或者是连锁店,比如谦祥益,带起一条全部都是染坊,依老板们的名字,他们那条街就叫五彩巷。药帮一巷、二巷都是卖药的,当时河南的、江西的、浙江的、四川的、湖北的许多药商都集中到这里来,生意做好了,就集资盖房,地名里面就有不少历史。

  再就是茶馆多,一般大茶馆都集中在长堤街,小茶馆集中在河街(沿河大道)。它是汉正街的一个缓冲地带,汉正街要谈生意的,要找个地方坐到谈,就到茶馆去谈。清同治年间,长堤街外头的茶馆就有200多家了,谈生意、讲道理,都在茶馆。我们以前讲汉口,汉口,其实就是从硚口到花楼。这里面有好多珍贵的东西,留下了一些,但是还是拆得太快了。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