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13名湖北籍英烈牺牲 邓小平曾撰文悼念

2014-09-18 09:47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图为:董毓华(塑像)

  (1907-1939,蕲春人)董毓华

  “一二·九”学运领袖 冀东抗日联军司令

  曾化名王春裕、王仲华等。1907年出生在蕲春县狮子口镇董冲。1933年7月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9月,组织成立了中国大学学生救国会,任第一任主席,参与组织“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8年7月,冀东大起义爆发。他亲临前线,率部收复北宁铁路以南失地,并在友军配合下,一举攻克滦南、乐亭两县城。后因敌人集结重兵反扑,部队被迫向平西转移。10月,率部冲破敌人的重重围堵,到达平西。在平西整训期间,被任命为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政委,后又任联军司令员。1939年6月,因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在涞水县蓬头村军区医院病故。年仅32岁。

  为纪念先烈,蕲春县建立了以董毓华名字命名的毓华中学。

  图为:罗忠毅

  (1907-1941,襄阳人)罗忠毅

  指挥苏南游击战 重围中激战牺牲

  原名罗宗愚,1907年出生在襄阳。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到瑞金入红军学校学习。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南地区坚持3年游击战争。

  抗战全面爆发后,参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水阳伏击战、官徒门奇袭战等战斗。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后,留苏南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41年4月任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同年11月28日,日军纠集3000余兵力,突袭江苏省溧阳县塘马村。罗忠毅为了使机关安全撤出,指挥阻击部队竭力拖住日军,陷入敌军重重包围,战况空前激烈。终因寡不敌众,罗忠毅和270余名指战员全部牺牲。时年34岁。

  2009年,罗忠毅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